現在劉備治下,預製板已經開始大量使用了--畢竟在有了水泥和大量鋼材的情況下,預製板的技術含量真的挺低的,王易不弄出來都對不起他現代人的身份,預製板配合上快速燒出來的紅磚,修建那種大型的城池還不夠,可是小型的塢堡什麼的,那簡直就是利器。

    至於棉花,當然也很重要--這可是禦寒的利器啊,現在天氣還沒有變得很冷,在中國中部,也就是河南這一帶,天氣和將來的南方兩廣差不多,可是往北去的話,冬天還是非常冷的。

    所以想要征服草原,在禦寒物品方面,就得做出好的準備。

    棉花的種植和運用,毫無疑問就是一個關鍵。

    只不過王易查的時候,才發現棉花的種植和紡織居然是分開的,這讓王易有點鬱悶,這可是兩個黃金級獎勵才能夠兌換的啊,我當年兌換鍊鋼之法也才用了一個黃金級獎勵,你小小的棉花就要用掉我兩個?何德何能啊!

    不過想想,棉花這種東西,簡直是改變了人類的生存位置,讓人類可以將足跡踏到更寒冷的地方,這麼一想之後,也覺得兩個黃金級獎勵好像也不貴。

    棉花適宜栽種的地方還是靠南的那些地方,所以在組織民衆種植之後,工廠王易還是打算放在膠東半島,這樣一來,整個海運就能夠用上了,在揚州種植的棉花、橡膠這些東西,原材料通過海運源源不斷地運到膠東半島,然後在那裏生產出成品,接着銷往各地,除了能帶動已經疲敝的青州的經濟之外,還能夠加強海運,到時候這些東西,完全可以分包給民冋的大商人。

    要知道這些東西,不管是橡膠、磚頭、鋼鐵、棉花這些,雖然應該管制起來,然而卻也是民冋必須要用的東西,橡膠不怕磨損,用途廣泛,磚頭不用說,修建房屋的成本下降了許多,鋼鐵也是家家戶戶要用的,棉花北方用得多一些,可是南方也不是不能用……

    這些東西一部分管制,一部分用於民生,整個地盤上的經濟就繁榮起來了。

    當然,也難免會流出到別的地盤上,可是這些東西的製作工藝,都掌握在劉備集團的手中,對方拿到成品也沒法仿製,反而會讓其他的諸侯,更離不開劉備地盤上產出的這些東西。

    同時當劉備集團上那些前士族轉變過來的商人,也證明了他們可以過得很好的話,那麼其他地方的士族,想法多半也會轉變過來。

    人人都想過好日子,士族爲了保持地位而壟斷文化,歸根結底不也是爲了過好日子嗎?

    劉備集團上能夠證明社會物質可以變得更加的豐富,從而讓的人受益,那麼吸引過來的,自然也就。

    武力和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兩個拳頭,光有武力,就算像後世的蒙古帝國一樣,幾乎征服了世界,也沒法征服人心。

    光有經濟,就算是宋朝那種經濟體量,也不過是任人宰割罷了。

    而像後世那大帝國主義一樣,武力配合經濟,才能耀武揚威那麼多年。

    所以對這些科技,王易一直都是運用得很謹慎的,挑的都是那些在現在科技基礎上,比較好運用,又不太好仿製的技術,一點點地改變徐州和揚州的生活習慣,然後去改變整個國家。

    所謂上上伐謀,這同樣是謀略的一種。

    接下來的時候,王易也是忙得不可開交。

    實際上他親力親爲的事情不多,然而一些事情,卻必須要他去幹的。

    比如把棉花的種子送到揚州去,讓自己老爹準備組織人種植,揚州那邊很適合種棉花,棉布雖然不如絲綢那麼好看,在實用性上就強不少了,而且和桑樹比起來,棉花種植也更廉價,同時更不佔良田。

    田地現在劉備手裏是真不缺的,揚州還有很多地方沒開發呢,而那些地方,往往更適合種棉花。

    囤積物資,訓練士卒,開發良田,這就是劉備地盤上這幾年在不斷做的事情。

    雖然劉備的正規軍到現在才擴展到了三十萬,然而實際上,部隊在不斷地撤換,除了最精銳那批覈心之外,稍微不太精銳的,每年都會淘汰出去一些,然後徵調一些進部隊訓練,這些新兵在身體素質上往往比老兵還要出色,就是缺乏上戰場的經驗罷了。

    而撤裁下去的那些老兵,則都在地方上充實着武裝工作隊的力量,這些人平時分散着,一有事,集合起來就是訓練有素的大軍,而且王易和劉備打算逐步的用這些人來取代地方的郡兵,畢竟那些郡兵戰鬥力確實有點差,對付盜匪都有些喫力。

    這些人就不一樣了,一個縣,有數百這樣的老兵,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他們就相當於後世武警的職能,除了負責地方的治安之外,還定時的訓練那些青壯,讓地方上的青壯都比較適應軍隊的氛圍--這樣做的好處就太多了,有了紀律性之後,違法亂紀的事情,都少做了許多。

    同時除了正規軍之外,劉備地盤上可是有着無數的預備役的,農閒的時候,劉備地盤上各級官府和武裝工作隊,會將農民們組織起來進行軍訓,而那些工廠的工人們,每年也有一個月的假期,那個月裏,工資照發,卻要去部隊裏去訓練。

    劉備地盤上,不說全民皆兵,也差不了多少。

    這些事情,袁紹和曹操的探子是不會發現的。

    他們關注的,的還是上層,而不是普通的老百姓。

    這是思維上的差距。

    所以徐州和揚州,民間的很多變化,曹操和袁紹是不知道的,他們的目光始終放在劉備集團的高層,看那些文臣武將,看那數十萬正規軍的裝備……

    雖然光是這些東西,就足夠他們喫驚了。

    然而喫驚,卻不會讓人有什麼無力感。

    所以曹操在不斷地經營關中與庸涼,袁紹在不斷地經營大漠,他們要組織強大的騎兵隊伍,這樣才能夠抵消劉備軍在軍械上的優勢。

    而劉備地盤上真正可怕的地方,他們並不知道。

    這也算是王易在境界上的一種碾壓了。

    <!--17K::-->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