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建安郡,東安城。

    這裏是建安從會稽分出去之後,修建的新城,特點就是靠海,挨着就是一個天然的良港一一這裏實際上是後世的泉州,泉州港那可是大大有名。

    將會稽一分爲三之後,王易陪着劉備,可是在這裏都走過的,特地挑選了四個港口,設立縣,在此建設港口的同時,還修建海船,兩個在臨海,兩個在建安。

    臨海的兩個港口分別是章安和永寧,分別在後世的台州和溫州這兩個地方,而建安的兩個港口則是東治和東安,分別是在後世的福州與泉州這兩個地方。

    這也是王易作爲後世人的優勢了--他知道什麼地方是後世的良港,這種良港會在後世被採用,總歸是有它們的優勢的--喫水深,船隻不會擱淺,有港口可以避風浪……

    而事實也證明了,這四個港口,確實是良港。

    嚴峻這個臨海太守,程秉這個建安別駕,在這幾年裏,可是花費大力氣修建這些港口,賀齊劉闢陳武這些將領,更是不斷地在這些港口附近巡視,保護了安全的同時,也讓製造海船的工人有了的安全感。

    而在一個月前,王易帶着兩萬精銳的水軍,從豫章出發之後,就直接來到了臨海的章安。

    兩萬水軍,在這裏登上了十艘大船,大船旁還有不下百艘的小船圍繞四周,以鐵鏈纏繞,作戰的時候就可鬆開鐵鏈,十艘大船,就是十個船隊。

    這兩萬水軍中,跟隨着的名將可不少。

    臨海的賀齊,建安的陳武,都被抽調到了這支隊伍中作爲副將,加上王易孫策徐盛董襲,他們是這支隊伍的最高統帥。

    而旗下的將領,卻也有不少未來之星。

    孫策的三弟孫翊、孫靜的次子孫瑜,都跟着來了,魯肅推薦了軍中兩名小將謝旌和傅嬰,周瑜推薦了軍中兩名小將宋謙和賈華,隨行的還有兩名年輕人書佐,—個叫闞澤,一個叫虞翻。

    這兩人是臨海太守嚴峻和建安別駕程秉分別推薦的,闞澤和虞翻都是通過了在舒縣的考覈,從小縣的縣長開始做起,頗有政績,慢慢地做到他們的助手,展現出了足夠的才能,同時他們也在港口的建設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暈船。

    所以在船上負責一些案頭的事,分撥糧草什麼的,就成了他們的責任。

    王易帶着他們,開始出航。

    從章安,到永寧,然後在永寧帶上足夠的補給,前往東治。

    這是極長的一趟旅程,這一路上,有無數的列島,所以需要小心翼翼地翼翼地繪製海圖,探查海島什麼地方有暗礁,標誌好了之後再離開,這樣的探查,當然是很有必要的,海圖畫好了,就可以讓後來的人,少走很多的彎路。

    甚至很多列島上,會有淡水補給,淡水的數量有多少,足夠多少人喝,這些也是要探查清楚的。

    這一路的距離,如果以最高速度的話,只要五天的時間,就能夠從永寧到東口。

    然而王易他們卻花了一個月的時間。

    這一個月,他們探查清楚了從永寧到東治的所有暗礁和海島,這還是之前已經初步瞭解了附近一些海島的位置,才能夠這麼快的探查清楚這一條航路。

    然而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從永寧到東治,這條海路上的情況,已經全部清楚,這意味着劉備的軍隊,可以從東萊沿海出發,一直到達建安郡的最南端。

    那裏距離交州,只有一步之遙。

    之前劉備的海船,已經可以從東萊到會稽沿海,那裏的海域情況都已經摸索清楚了,而現在,則是摸索清楚了接下來這一段海路。

    當海圖繪製好之後,後來的人,就可以避開那些暗礁,在那些有淡水的島上取得一些補給,同時也有個落腳的地方。

    當然,王易也清楚,以現在的航海技術,最多也就是在近海航行,最多也就

    是發現夷州--也就是後來的臺灣,孫策他們要出海的話,無非就是朝着東南亞方向而去,一路沿海,尋找落腳點,然後逐步的探索東南亞的情況。

    或者往北而去,從三韓那裏出發,然後發現日本……

    在具備更出色的遠航能力之前,大漢的航海,最多也就是這樣的水準罷了。

    畢竟現在的海船,還是靠人力驅動的,就算可以用指南針來尋找方向,可是在獲得蒸汽動力之前,人類想要橫跨整個大海,依舊只是一種奢望。

    到達東安之後,王易率軍休整了幾天的時間,人在海上飄久了,就容易缺乏維生素而引起敗血症,雖然每次出發的時候蔬菜都帶了不少,還帶了許多大豆發芽,可是有機會上岸,還是要多上岸的。

    除此之外,劉曄設計的大黃安裝上海船的設計圖,也終於送來了。

    之前看海船的時候,王易就覺得差了點什麼,本來他想着要把投石車裝上海船的,萬一碰到敵人的話也可以遠距離打擊,不過和劉曄討論了之後,就立即被精通工藝的劉曄給否決了,海上波浪起伏,船隻也是不斷起伏的,投石車本身精度就非常之讓人一言難盡,在平地上都很難打準,就別說是在船上了。

    不過傳統在雄城牆頭上使用的強弩大黃,倒是很適合在海船上使用,只要把弩箭改造成搭鉤那樣的箭頭的話,撞上對方的船體,就能撞個大洞,然後用絞盤把搭鉤拉回來,就能撕裂對方的船體!

    而這樣的大黃弩,哪怕是在江面上作戰,用來對付對方的樓船,也是很有用的。

    聽了劉曄的說法之後,王易擊節叫好,這確實能夠讓海船以及樓船具備遠距離殺傷力,而且也能夠改變未來水戰的方式。

    這種超越現有作戰方式的東西,王易是非常感興趣的,因爲這可以讓他的部隊在最開始接觸的時候,佔很大的便宜。

    現在水戰用樓船的其實很少,畢竟不是每次水戰都在長江這種寬闊的江面上,的是在比較狹小的地方進行,所以朦裏走舸鬥艦這種中小型船隻纔是主流,而作戰方式也比較單一。

    <!--17K::-->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