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南先生,你看王易說的,不會是真的吧?”袁尚拉着審配來到了內城一處沒人的地方,急切地問道。

    審配的臉色很難看。

    他當然不願意相信王易說的是真的。

    什麼帶三十萬雄兵前來討伐冀州,聽着就跟開玩笑似的。

    你有這個能力神不知鬼不覺地把三十萬人送到冀州來,那要拿下冀州還不是早拿了,還用等現在?

    可是審配這樣的人,稍微一琢磨,就知道王易不會說這樣的虛言,沒有意義。

    誰都不會被這樣的虛言所嚇倒。

    正是因爲這樣,所以才很有可能是真的。

    “情況不妙,三公子。”審配低聲道。

    袁尚也算是少年英武,不然歷史上老爹沒了之後,也不會得到大部分人的擁戴,而且和曹操一直戰鬥到了最後一刻,雖然曹操好像很看不起袁紹這幾個兒子的樣子,可是實際上呢?袁紹沒了,而且在官渡倉亭兩戰丟掉了數十萬人馬之後,袁譚袁尚兩兄弟在相互爭鬥的情況下,還讓曹操足足花了三年,才徹底地平定北方,可見袁尚並不像很多人以爲的那樣無能。

    “正南先生的意思是說,王易說的,很有可能都是真的?”袁尚低聲道。

    審配點點頭:“天子禪位給劉備……這種事情,實屬駭人聽聞,正是因爲這樣,所以真實性才高,沒有人會編出這種駭人聽聞卻合情合理的謊話來的。而且王易好歹是漢室宗親,當着城內這麼多雙方士卒公然表示自己的父親當了天子,除非他是打算把這麼多人滅口,否則的話,傳出去,他也是個僭越的大罪!”

    “那帶着三十萬人來……”袁尚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這個反而可能半真半假。內城下起碼有數萬敵軍,而且之前他們從四門進攻,勢如破竹,三公子你也看到了,兵力不夠多,士卒不夠精銳,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不管有沒有三十萬,可是在這鄴城之下,至少有數萬敵軍,這些人不會從

    天上掉下來,那麼一定是有大量的敵軍進入了冀州!可是劉備的地盤上能夠通過冀州的,只有青州方面,除非……”審配道。

    “正南先生,你是說我那大哥……”袁尚神色一動。

    “不然審配想不出還有什麼可能性。只有可能青州的大公子率衆向劉備投降,讓開青州的道路,劉備的兵馬纔有可能大量地出現在鄴城外。三公子,你回想一下青州到冀州的路線,只有那條路可走!從樂安過黃河,然後走清河、鉅鹿這條線,才能夠避開黃河沿岸的我們的十萬大軍,到達鄴城之下!所以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劉備確實已經接受了天子的禪位,然後他趁着主公和曹操對抗的時候,用某種方法,收買了大公子,然後通過青州,直接來攻打鄴城!”

    審配的分析很有條理,袁尚也是連連點頭,因爲怎麼想都沒有別的可能性,那就只有唯一的一個可能性了,哪怕這個可能性看起來是如此的無稽。

    可是在袁尚和審配看來,這可不能算是什麼無稽之談,反正袁譚和他們是對立的,而且已經明顯失寵,這次攻打曹操的關鍵之戰,袁紹都讓袁譚靠邊站,而讓袁尚負責重要的駐守鄴城的任務,他的態度,其實已經很明顯了。

    那麼袁譚在沒有了前途的情況下,狗急跳牆的和劉備方面達成協議,出賣父親和弟弟來獲得自身的利益,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啊!

    可憐現在還忠誠地守在青州,要爲父親守住側翼的袁譚知道了,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氣得吐出一口血來……

    “那麼接下來要怎麼辦呢?”袁尚問審配。

    這個時候他其實沒什麼主意,畢竟袁尚雖然也算很有水平,他這種世家子弟受的教育是一點都不差的,更何況袁尚從小就受到袁紹的偏愛,他跟着沮授學兵法,跟着田豐學理政,跟着審配學劍術,都算是頗有建樹--可是他畢竟一直在鄴城呆着,沒親自在一線帶兵打仗,這一點上,和袁譚比起來,就要差一些了,袁譚可是早早地就出去獨當一面了。

    這也算是袁紹偏愛袁尚導致的惡果之一。

    畢竟沒有前線的經驗,就無法很好的成長。

    以袁尚在對抗曹操中的表現來看,如果他早早地就像袁譚那樣在一線積累經驗的話,說不定會表現得更好一點。

    “現在也沒有什麼別的好辦法,只能固守待援了。城外還有張凱將軍的三萬大軍,如果王易來的部隊就是我們看到的這些的話,還是有機會反撲,把敵人趕出鄴城的。就算趕不走,內城城牆高大厚實,城內有糧有水,還有數千之衆,就算守,也能守一段不短的時間。”審配肯定的道。

    袁尚點點頭,然後摩拳擦掌的道:“這些年我學習兵法,武藝也沒有放下過!正南先生,待會看我殺敵!”

    “三公子不要親冒矢石爲好,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指揮作戰這種事情,審配來就可以了。”審配勸道。

    “現在都是內城了,還分什麼你我,先生指揮,袁尚前面衝殺,就當我是一小卒便是!”

    袁尚豪氣干雲的說。

    審配雖然在勸,可是看着袁尚這個樣子,心中也不由得充滿了安慰的情緒。

    不愧是主公的兒子啊,平時看起來寬厚,可是在關鍵時刻,卻不缺乏勇氣!

    想當年征討幽州的時候,袁紹身邊只有上百弩手,卻突然遭遇公孫瓚數千騎兵的進攻,田豐勸袁紹躲到一堵牆後暫避,袁紹猛地將頭盔損在地上,說:“大丈夫寧可衝上前戰死,躲在牆後,難道就能活命嗎!”然後他親自指揮弩手作戰,抵擋住了對方優勢騎兵的進攻,一直等到了鞠義的來援--當時袁紹如果因爲畏懼而退了,那麼那場關鍵的界橋之戰,就未必是袁紹獲勝了!

    關鍵時刻不缺乏勇氣,三公子不愧是主公最鍾愛的兒子啊。

    帶着這樣的情緒,審配陪着袁尚,一同來到了城牆上,開始準備防守。

    雖然不知道要守到什麼時候,可是他們也要堅持下去。

    <!--17K::-->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