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漢中祖 >第二百四十一章限名田製出
    公元231年,大漢建興九年,六月。

    五月,劉禪宴請馬謖後,當晚諸葛亮與馬謖徹夜相談。次日,天未亮,馬謖領着幾名親信,以西平太守、兼任護羌校尉趕赴河湟谷地。

    同時內府的詔令也下發了,讓涼州、隴右二地各出五百戶兵戶,共計千人士卒調入護羌校尉麾下。就這樣馬謖領着千人士卒,開始治理河湟谷地的事宜。

    時入六月,益州上下又開始了忙碌模式,需要處理夏收等相關事宜;而大漢高層則在醞釀着風暴。

    新宮議殿,羣臣手持笏板,接席而坐;唯有諸葛亮專席而坐,不與他人同坐。非是他故,乃是‘三獨坐’制度,前漢規定尚書令、司隸校尉、御史中丞三人可以獨坐,以示檢察者特權。

    如今大漢尚書令自從陳震升任衛尉之後無人擔任,前御史中丞孟獲於今歲初身感重疾病逝,也無人擔任,目前只剩兼任司隸校尉的諸葛亮。

    待大司農向李嚴稟告完政事之後,內府長史蔣琬手持笏板,神情肅然,出列說道:“啓稟陛下,臣蔣琬有奏言。”

    “準!”

    “諾,臣蔣琬請議限田。昔文帝十三年六月,詔除人田租。且古者十一而稅,以爲天下之中正。今漢人田,或百一而稅,……豪強之暴,酷於亡秦,是以惠不下通,而威福分於豪人也……”

    蔣琬手持笏板,感慨激昂地說道。

    “孝武皇帝時董仲舒嘗言,宜限人佔田。至哀帝時,乃限人佔田不得過三十頃,雖有其制,卒難施行。……由是觀之,若高祖初定天下,光武中興之後,人衆稀少,立之易矣,惜其未能立之。今大漢立國未久,地廣人稀,此乃良時。故琬以爲可也,請陛下爲萬世而謀!”

    此言一出,家中田畝衆多者臉色皆是一變,議論紛紛,或問緣由,或問意見。

    一時間,朝廷吵鬧哄哄,失去了平時的寧靜。

    “肅靜!”

    衆人望去見是上丞相發話,又都閉上嘴巴,只能等待陛下與上丞相發話。

    劉禪透過冕旒,淡淡問道:“可有詳細律令限之?”

    “有,陛下此乃臣所書限田奏疏,盡言各官各爵限田之數。”

    說着,蔣琬從懷中掏出巾帛遞給黃皓,轉呈大漢天子。

    劉禪在朝廷衆人的目光下,打開了奏疏,裝模作樣地看了起來。畢竟這份奏疏劉禪不知已經看了多少次,與衆人商議過多少次了。

    半響後,劉禪合上奏疏,遞給黃皓,讓他念給衆人聽之。

    黃皓高亮嗓門,宣讀道:“……依官俸高低,以分十等,各以貴賤佔田。上丞相、大將軍、三公、諸縣侯爵佔田五十頃;諸四徵、四鎮、車騎、驃騎大將軍者,四方將軍佔田四十五頃;……尚書、中書、州郡都尉司馬、軍司馬、三老佔田二十頃,諸縣長令相、謁者佔田十五頃;……而又各以官俸之高卑蔭其親屬,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期盡三年,犯者沒入官。”

    朝廷中的衆人聽着上方的官職,心中默默盤算着自己能夠佔田畝多少。

    相比初稿,大漢對爵位佔田加嚴了一些,縣侯爵佔五十頃地,鄉侯爵佔四十頃地。

    大多數荊蜀官吏心中微微舒緩,慶喜自己還沒到達朝廷規定的上限。

    許久之後,劉禪看向衆人,說道:“蔣卿之言甚是不錯,不知諸位以爲如何?”

    內府司直潘浚出列,正色說道:“啓稟陛下,臣以爲蔣長史所限田畝之數亦多,請陛下各削減五頃,方可足也!”

    衆人臉色又是一變,心中暗罵潘浚多事。

    劉禪含笑說道:“諸位以爲如何?朕以爲潘司直之言,有些許苛刻,衆卿族人甚多,各減田畝五頃,恐生活難也!”

    諸葛亮嘴角微動,拱手說道:“陛下英明,臣以爲可從蔣長史之言。”

    衆人此時已經不在想限田合不合理了,而是跟着諸葛亮贊同蔣琬的限田政策了。

    一直沒有說話的大司農李嚴看着君臣們一迎一合的表演,微嘆了口氣。自己名下田畝額數,肯定超過五十頃地了,就是不知道加上自己兒子李豐的額度夠不夠名下田畝之數了,實在不行賣出去些。

    劉禪輕咳一聲,沉聲說道:“既然如此,限田之策,便推行於大漢官吏之中。即日起升內府司直潘俊爲御史中丞,督大漢官吏限田之事。”

    “諾!”

    倒不是臣下沒有意見,而是有意見的已經被劉禪詔入宮中勸說,軍隊中以黃權、吳懿、吳班、王平、魏延幾人爲首,基本已經解決。李嚴方面,諸葛亮也私下召見李嚴好生勸說,並且還被劉禪喊入宮中喫飯。

    至於荊楚士人,以荊州士人治國的優點已經顯示出來了,諸葛亮直接給呂乂、馬良去信,二人達成一致。朝廷中的荊楚士人大部分背井離鄉,在大漢國中安家未久,此時大部分人的田畝兼併不多,見大佬們贊同,也不敢發言,只能聽從。

    “可還有奏乎?”

    上丞相諸葛亮出列,手持笏板,正色說道:“啓稟陛下,臣諸葛亮有名田新制奏言。”

    “準!”

    “啓稟陛下,臣聞‘量地畫野,經國大式;邑地相參,致治之本。井稅之興,其來日久;田萊之數,制之以限。蓋欲使土不曠功,民無遊力。豪強之家,不獨膏腴之美;單陋之夫,亦有頃畝之分。……”

    “故臣以爲可按民授田,諸男夫十五以上,受田七十畝,永田二十畝,公田五十畝,婦人四十畝,永田十五畝,公田二十五畝,奴婢依良。丁牛一頭受田二十畝,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休及還受之盈縮。諸民年及課則受田,老免及身沒則還田。奴婢、牛隨有無以還受。……”

    雖然大漢對豪強進行了限田,但爲防止豪強不滿,大漢也做出妥協,給奴婢、耕牛也授田,讓豪強、士族可以憑藉奴隸、耕牛多佔田地,變向地拉攏豪強士族。

    諸葛亮看着笏板後的提示語,將近千字詞語一字不差地說了出來。

    “制新民調:丁男之戶,歲輸絹三匹,綿三斤,女及次丁男爲戶者半輸。其諸邊郡或三分之二,遠者三分之一。夷人輸賨布,戶一匹,遠者或一丈。其外丁男課田六十畝,丁女三十畝,次丁男半之,女則不課。……”

    新制的民調,諸葛亮毫無疑問仿照了曹魏的稅制思路,依然留有大漢原本賦稅的底子,兩者結合進行修改,還加入少數民族的賦稅,實施戶調,輔之田租。同時爲繁衍人口,大漢降低或免去未成年少男少女的部分田稅。

    說完,千字奏疏在衆人腦袋嗡嗡地迴盪,不斷思索諸葛亮的所說的內容。

    劉禪拿過諸葛亮的奏疏又裝模作樣地看了起來,起身感慨說道:“上丞相此疏將改大漢舊制,將使大漢富強也!不知諸卿以爲如何?”

    潘浚率先出列,拱手應道:“臣以爲上丞相之言善也,大漢近歲連連征戰,民生匱乏,實此田制,可使百姓有所耕種,亦勿傷豪強,百姓無怨言。”

    等到信號的衆人,蔣琬、費禕、李嚴、陳震、吳懿、吳班……十餘名大佬齊刷刷地出來,齊聲說道:“臣以爲上丞相之言可從。”

    朝廷中參會末尾官吏,雖不知道情形如何,但見大佬如此,亦見出聲附和。

    不得不說葛公威望無人能及,所奏之言,朝中衆人皆應和。如此以來,限田改制亦是不難!

    “既然如此,便允上丞相之奏。”

    劉禪瞥了眼整齊排列的人多勢衆的荊州派系,笑着說道。

    嗯!荊州高層也太多了。

    “諾!”

    ……

    退朝之後,有些巴蜀高官這纔回過神來,蔣琬的限田策或許就是諸葛亮的意思,感情這限田和名田是一起的啊!

    (PS:滿朝上下全是諸葛亮的人,能用啥反對。T_T)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