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漢中祖 >第二百零七章湘州
    長江畔,大漢天子正一臉悠閒地坐在交椅上,手持魚竿,臨江垂釣。彐

    打了一年多的仗,好不容易有了空閒時候,劉禪抓住機會來到江邊釣上幾尾。可惜的是,技術不過關,白吹了半天的冷風。

    “啓稟陛下。”侍從走到劉禪身側,低聲說道:“湘州刺史諸葛喬、都督鄧艾求見。”

    劉禪將魚竿固定住,喊道:“宣!”

    “諾!”

    諸葛喬、鄧艾二人整理衣冠,驅步而來,向天子畢恭畢敬地行禮,說道:“臣拜見國家,陛下萬年。”

    “免禮吧!”

    劉禪示意侍從給二人上座,說道:“東吳向我國求降,今後當奉我大漢爲主。想必無需多久,兩國戰事將罷,大漢士卒亦要西歸巴蜀休整。故湘州事務還需由你二人處理,其任其責頗是艱鉅啊!”彐

    鄧艾率先出聲,表態說道:“啓稟陛下,臣鎮守湘州,必令吳人不敢窺探。臣當東退吳人,北援荊州。”

    劉禪搖了搖頭,說道:“士載能文能武,籌劃有方,僅用你保守湘州,實乃大材小用。今委你爲督,乃是有重任託付。”

    鄧艾精神一振,挺直腰背,應道:“請陛下示下。”

    劉禪沉吟少許,說道:“湘州有百萬之衆,乃我大漢少有之州郡。其沃野千里,谷稼殷積,爲我大漢強軍之地。士載今督湘州,當蓄田穀,精練兵馬,而後用之於中原,以復漢室江山……”

    鄧艾乃是大漢少有的大將,劉禪若想保住湘州,東威江左,委任江州都督鄧芝便可,又何必選用鄧艾擔任湘州都督。

    其核心之意,便是希望利用鄧艾上馬治軍,下馬安民的能力,讓他在湘州精練一支兵馬,用來投入於中原戰事。

    天下局勢發展到現在,大漢手上的十二、三萬人的大軍已經不夠用了,爲了應對接下來與曹魏展開爭奪中原的大戰,大漢必須要擴充軍隊。彐

    在經劉禪及高層討論後,大漢軍隊準備擴充到二十萬人左右。其各州兵馬大體如下,益州兵八萬,涼州兵萬人,秦州兵二萬,荊州兵二萬五千人,湘州兵五萬,西北諸國道兵一萬五千人。

    但這二十萬人還不是全國總兵力,而是可用於中原作戰的人馬,其中所缺五萬大軍的名額也就落到了新收復的湘州頭上。

    鄧艾聽着劉禪的安排,心中惦念了幾下。如果加上防守東吳的士卒,湘州要有七—八萬大軍纔行,按照湘州人口比例來算,大概要13-15人養1兵,這給湘州的壓力也太大了。

    頓了頓,劉禪繼續說道:“朕知湘州凋敝,今可調交州士卒北上戍邊,以解湘州之難。”

    鄧艾皺的眉頭,也微微舒緩下來,交州幾千士卒北上,協助湘州戍邊,雖能緩解湘州的兵源問題,但核心的糧草問題還是需要湘州內部自己解決。

    鄧艾與諸葛喬對視一眼,兩人都感到這差事不好接。

    差事雖不好接,但不代表劉禪是在強人所難。此時的湘州農業雖大部分處於火耕水耨的耕種環境之下,但是先進的農耕方式已有在部分郡縣出現,只要將這些先進的農耕方式慢慢推廣即可。彐

    這種推廣的模板,大漢已經有了。當初在大漢閉關鎖國期間,劉禪靜心於發展農業,改進農具,又將這些先進的耕作方式往底層推上廣,納入郡縣的考覈當中。

    益州雖與湘州自然環境有些不同,但他們大體上還是類似的。如二者皆以水稻爲主要作物,地處長江流域,又是同條緯度上,而且又都是紅黃壤地區。

    也就是說,如果要發展湘州的農業,可以把益州先進的農耕方式移到湘州上,其間不同之處稍作修改即可。

    “怎麼?”劉禪盯着江面上的魚線,問道:“當有難處?”

    鄧艾思量少許之後,拱手說道:“啓稟陛下,臣還需待兵事平定後,前往湘州各郡縣視察,方纔能上疏予陛下。”

    頓了頓,鄧艾問道:“敢問陛下,臣任期當有多久?”

    劉禪瞥了眼鄧艾,問道:“短則三年,長則五年,屆時大漢將要起兵伐魏。”彐

    “諾!”

    劉禪見還是沒有魚上鉤,也不再釣了,而是命人將魚竿收起,說道:“鎮守湘州諸將,朕已經委任完畢。陳到領江夏太守,屯駐夏口;鄧芝領南郡都督,屯兵公安。此二人輔卿治軍,以威吳人。”

    “謝陛下!”

    兵事處理完畢後,劉禪看向諸葛喬,說道:“湘州久在東吳治下,百姓困苦,賦稅繁重,生產兒子,多不起養。今我大漢治下,當以休養生息,安民爲上,治政鬆弛有度爲上,不可過嚴。”

    諸葛喬點了點頭,認真答道:“陛下之言,喬謹記在心,不忘也。”

    “伯松初任湘州刺史,宜當勉之。若有拿捏不準之事,可問政中樞,亦或可與士載商議,再以定奪。”劉禪叮囑道。

    “諾!”彐

    三十過半的諸葛喬擔任百萬人口的州刺史一職,還是太過年輕了。若按其資歷而言,湘州刺史該由呂乂擔任,但其父是諸葛亮,這一切就是不同了。

    按其才能而言,諸葛喬還是能夠勝任,可能會因經驗不足而失誤,不過就全當交學費了。當然也有匹配的地方,諸葛喬久與東吳打交道,知曉荊南內情,便以施政。

    嗯!大漢新佔的湘州,其郡有武陵、零陵、臨賀、長沙(衡陽郡)、桂陽、南郡、江夏、天門等八郡。管轄夷陵的宜都郡被廢,其治下的縣被劃分入益州的巴東郡以及荊州的南郡。

    吞併夷陵之後的南郡過大,劉禪又將武陵北部、南郡東南部劃出五縣,設立爲天門郡,郡治零陽縣。

    二人走後,廖立拿着諸葛瑾奉上的書信而來,說道:“啓稟陛下,諸葛瑾再次前來商討,孫權不願治罪陸遜,且自告身體有恙,不能爲陛下駕車。”

    諸葛瑾在漢吳兩營之間,來返多次,對着漢事三條進行扯皮。江夏郡答應給了,割讓夏口等江北之地;對陸遜可以溺死,但不願放到明面上;其不願爲劉禪駕車,而且言無後,不能爲劉禪奉華蓋。

    劉禪站起身子,說道:“諸葛瑾來往兩國數次,時間亦過半月,進展緩慢。朕以爲此乃孫權緩兵之策,其大概在等荊北漢魏戰事,若魏人勝,其愈加驕縱;若我漢勝,其則恭敬。”彐

    在大漢平定荊楚後,因忌憚滿寵的攻勢,劉禪讓王平率萬人回援荊北,命其執掌荊北的戰事。或許讓孫權發現荊北局勢,孫權藉着安穩軍心以磋商條約等名義,拖延簽訂降書的時間。

    說着,劉禪揚了揚袖子,豎起手指,沉聲說道:“命馬忠、陳到、鄧芝三部進軍,且讓辛洪爲使。告訴孫權,陸遜可以不治罪,但我大漢要親眼見其溺死。至於在雲夢澤檢閱兩軍,他必須前來爲朕駕車!”

    “諾!”

    劉禪對孫權的小心思,看得還是比較清楚,當然不會如他所願。

    爲何要讓陸遜死,也是簡單。陸遜是三國少有的兵略大師,對大漢感官不好,讓在他執掌東吳兵權,誰知道他還會不會做出啥事。

    至於孫權允諾陸遜被溺死,劉禪心裏也是有底。孫權一旦退守江東,江東本地士族的力量將會威脅到他的統治,而作爲代表人的陸遜首當其衝。

    要知道幾年後的歷史,就因陸遜參與二宮之爭。導致孫權數次派人責罵他,讓陸遜憤恚而死。如果說孫權捨不得陸遜,怎麼可能會把陸遜罵死。彐

    如今大漢使得東吳的政局發生改變,陸遜兵敗而歸,孫權自己不問責陸遜算好的,今大漢插手一定要讓陸遜死,孫權還敢反抗什麼。最多就是顧忌明目張膽的治罪陸遜,會導致東吳將領反叛或不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