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漢中祖 >第34章安撫
    公元246年,建興二十四年,十月。

    寒風凜冽,旌旗漫卷,營中將士肅穆,較往日來得更加寧靜。

    在營壘門前,以霍弋、鄧艾爲首的大漢將校肅立着,然他們的神情卻有些低沉。

    自王平身亡後,漢軍的戰事逐漸陷入頹勢當中,先是被司馬懿大軍小挫,攻取的州縣被吐了出來。退守平皋後,霍弋雖命大軍搭建浮橋,連接黃河南北,但也因兵力分散的緣故,被司馬懿抓住機會,派軍夜襲一偏將駐守的營壘,又破一座漢營,斬俘數千人。

    在不利的戰局下,霍弋、鄧艾聯手合作,主動收縮兵力,爲了消耗魏軍的銳氣,讓廖化獨自駐防平皋,又加固了黃河北邊的軍營,這才止住了頹勢。

    同時霍弋爲了穩固軍心,也以安全爲上,將大寨撤到了黃河南岸。在北岸僅留下元宏、柳隱藏等人駐守營壘。司馬懿派兵進攻,霍弋則調大軍從浮橋過河支援北岸,擊退魏軍。數次攻防之後,漸漸上手的霍弋防守有方,司馬懿見無可趁之機,只得與漢軍展開對峙,尋找克敵制勝的機會。

    見霍弋的神情不太好看,參軍杜預問道:“今天子即將臨幸大營,軍心安穩,不知大帥又爲何而憂?”

    霍弋嘆了口氣,說道:“自弋接手大軍以來,戰事多有不利,實恐愧對陛下也!”

    十幾萬的大軍可非那麼容易執掌的,特別是這十幾萬大軍又是分屬於不同部隊當中,這些士兵來自隴右、巴蜀、關中、荊湘等地。霍弋在猝不及防地接手下,剛開始連麾下多少將校都不清楚,滿眼抓瞎。

    他需要時間來熟悉大軍,但司馬懿可不會給他時間,加派斥候探查漢軍的空虛,又派軍強攻,打得霍弋招架不住。

    幸得鄧艾主動幫襯,大漢且戰且退,與魏軍儘可能保持距離。直到近日,霍弋這才熟悉大軍,暫時雖不能勝司馬懿,但也能在司馬懿的攻勢下,指揮軍士防禦得當。

    而這時從長安出發的天子也即將抵達大軍,這讓眼下只有敗績的霍弋,頗有些羞愧,不好意思見自己的發小,感有愧於劉禪。

    杜預寬慰說道:“司馬懿兵略過人,其謀略有方,善於用兵。大帥臨危受命,執掌大軍,能保全軍士,便是大功。陛下聞之,當會嘉獎,又怎會責怪大帥呢?”

    就在霍弋準備答話之際,前方候騎快馬來報,說道:“陛下車駕將至!”

    漢軍將校整頓衣冠,按照官職上下,分爲左右隊伍,恭迎劉禪的到來。

    未過多時,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傳到衆人的耳畔。在他們的眼前,劉禪在一衆羽林騎的護衛下,策馬而至。

    “臣霍弋、鄧艾……拜見陛下,願陛下長樂未央,永受嘉福。”在霍弋的領頭下,諸將跪伏,恭迎天子。

    “免禮!”

    劉禪翻身下馬,虛扶衆人,說道:“諸卿辛苦了!”

    “謝陛下!”

    霍弋起身後,迎了上來,說道:“陛下~”

    劉禪走到霍弋身前,制止了他的請罪,說道:“卿保全大軍有功,朕深感欣慰!”

    實如杜預所言,劉禪對霍弋並無責怪。王平倉促身亡,那時候誰上位,執掌十幾萬人的大軍都是抓瞎,霍弋已經做到了他能做的一切,雖有小敗,但保全了大軍,也守住了大漢在河內的橋頭堡。

    安撫完霍弋後,劉禪又與鄧艾、劉敏、蒲忠等漢軍高層見面,言語間多以鼓勵爲上。

    前往大帳的路上,劉禪在衆人的簇擁下,還特意繞行了圈,將自己抵達前線的消息,讓營中士卒知曉。

    入了中軍營帳後,劉禪坐在交椅上,將手中的馬鞭狠狠地扔到桉上,質問說道:“大將軍衆目睽睽之下,被歹人刺殺,不知你等是如何控衛?且大將軍雖亡,但你等仍在,又爲何難整軍心?”

    衆人頗有些羞愧,低下了頭。在王平身亡後,不僅是普通將校慌張,連他們都有些不知所措。說實話霍弋初上位時,他們心中是有些許的牴觸。

    霍弋抿着嘴,出列請罪道:“陛下,大將軍臨終委託,弋受命而繼元帥之位。實乃臣才疏學淺,難掌大軍,今請陛下責怪。”

    衆將見霍弋出言告罪,也皆應和請罪。

    見狀,劉禪的語氣也微微放緩下來,說道:“近日凡有違法亂紀之人,全部罪加一等,從嚴處置;有立功建樹之人,皆加倍封賞,以揚其功。”

    “諾!”

    接着,劉禪目光掃視帳中諸將,吩咐說道:“護軍劉敏何在?”

    “末將在!”

    “卿了理軍情,安撫軍心有功,進封安漢將軍,督黃崇、胡烈等部。”

    “諾!”

    ……

    “衛將軍鄧艾何在?”

    鄧艾應聲出列,答道:“末將在!”

    “卿左霍弋執掌軍務,率軍抗敵有功,特遷車騎將軍。”劉禪說道。

    “諾!”

    劉禪把目光落到霍弋身上,沉聲說道:“後將軍霍弋聽令!”

    “末將在!”

    “卿扶危濟困,保全大軍,禦敵有方,今特假驃騎將軍。”

    霍弋遲疑少許,答道:“臣領命!”

    責罰歸責罰,但當下這種局面,需要鼓舞人心,讓他們盡心接下來的戰事。且這些人在王平身亡後,御下確實有方,也要封賞官爵,以表衆人之功。

    其間衆人的封賞,並無多少值得說的地方。在魏延、王平、吳班等將先後去世下,鄧艾、馬忠已然成爲少有的老將,其升遷到車騎將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唯有對霍弋的提拔最大,直接從後將軍越遷到假驃騎將軍上。如此跨度實屬過大,但也與當下的情況契合。霍弋受領王平之命,統率大軍,其位次已在鄧艾之上,提拔之後,再把霍弋放到鄧艾之下,屬實說不過去。

    但霍弋的功績唯有保全大軍有功,其他軍功不顯,難以服衆。考慮到這點,劉禪封霍弋爲代理驃騎將軍,看他接下來的戰績,能否勝任驃騎將軍。

    人心安撫了,劉禪也需要思考當下的局勢了,問道:“今下局勢與我軍不利,不知諸卿可有進言?”

    聞言,鄧艾斟酌一二,說道:“啓稟陛下,此前司馬懿大軍逼人,我軍兵力收縮,引其深入平皋周邊,故其側翼空虛。陛下不如命軍士從敖倉渡河,奔襲懷縣,可是否能斷司馬懿糧道。”

    這就是此前王平先攻佔滎陽、敖倉的先見之明,敖倉與懷縣隔黃河相望,司馬懿率軍進逼平皋,實際上是把側翼與後路暴露出來。大漢可從敖倉渡過黃河,便可插到魏軍的背部。

    劉禪思量少許,說道:“可暫行此策,看司馬懿如何應對。”

    隨軍的廖立建議說道:“啓稟陛下,司馬懿遣人刺殺大將軍,我軍不如亦派遣刺客,行刺司馬懿。若司馬懿身亡,魏軍乃散,當不足爲慮!”

    劉禪皺着眉頭,問道:“諸卿以爲如何?”

    “陛下,臣以爲此策不可也!”杜預出列答道:“行刺之道實乃小道,我軍爲之,恐落人口舌,難以服衆。且司馬懿能行此卑鄙之策,其又安能無所預防。”

    想刺殺司馬懿的難度太大了,東里雄埋伏大漢十幾年方纔成功。大漢想要倉促刺殺,難度不小,而且以司馬懿的性格,必然是小心謹慎。

    “元凱所言有理,刺殺司馬懿暫且再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