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岳飛再世,武穆稱雄 >第137章 神農有功
    宋徽宗崇寧四年二月十五,岳飛兩週歲的當天,亥時正四刻,現代時下午十點五十九分。

    岳飛繼續閱讀和思考神農藥籃相關事項,覺得頭緒越來越多了。

    有一段時間突然冒出來一個念頭:這事不是應該讓扁毛師父一起頭疼嗎?他必定也感興趣。

    甚至全扔給他,也是很有道理的吧?他可是這方面真正的專家,不像我岳飛,業餘的。

    可是轉念一想,還是算了吧。

    這些事情雖然發生在遠古時代,師父照理應該比我在理解它們方面更厲害一些。

    可是,師父沒有我這種超越千年的見識,不懂的就是不懂,沒有其它出路可走,只好卡在那裏。

    他是古人,思想必然是老古板;年齡也大了,腦筋沒有我年輕人活泛,轉眼就是一個主意。

    所以,還是讓我岳飛來吧,不然師父就會混亂糊塗,世間又多一個不明白之人。

    至於岳飛我,不管是繼續糊塗還是已然明白,都沒大事,明天有時一個岳飛,活蹦亂跳。

    既然如此,岳飛頭一低,繼續來!接着看書,不斷思考!

    岳飛一看這個殷受傳記內容竟然如此之多,不但沒有被嚇唬住,反而激起了他的戰鬥激情。

    你東西多,我需要多,誰怕誰,今天小爺跟你摽上了。

    帝舜二十五年,息慎氏來朝,這個息慎就是肅慎,乃是虞夏以來地處東北的一個很大的邦國,和四海之內的許多部落一樣,感戴帝舜的維護天下太平有序之功。

    岳飛記得一個故事,和這個肅慎有關,說的是孔夫子如何學問淵博。說在春秋時期某一天,南方的諸侯國之一陳國的最後一位國君陳湣公派了一個使者,詢問孔子一件事,因爲那個時候孔夫子的知識豐富已經無人能比。

    那個使者對孔子說,有一天陳國的宮殿有一隻兇狠的海東青死在那裏,不知道是從哪裏來的,被一支梏矢穿透身體,楛矢上的箭頭叫石磬,是從堅硬的岩石上鑿出來的,那箭長一尺八寸。

    孔子一聽,立即知道答案,告訴陳國使者說,那隻海東青是從遙遠的地方過來的,因爲這支箭矢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叫肅慎的族羣專有的兵器。

    見到使者茫然不知,孔子誨人不倦地說,遠在武王打敗商朝的時候,曾經告知天下,讓那個時候的九夷百蠻,各以他們那裏的地方特長貢獻上來.可以讓大周朝廷記住他們的職分,就是對大周恭順,謹守自己的本分,以便季今後按照他們的本分加以調遣使用。

    在這個要求之下,那個東北遠國肅慎,就貢獻了這種楛矢石砮,長度一尺八寸,殺傷力極強。周武王非常想借此機會讓人知道自己的大功偉業,在箭尾扣弦處刻上“肅慎國進貢之箭”的字樣,就將肅慎貢獻的這種楛矢石罄矢送給了大女兒,作爲嫁妝並隨嫁給虞胡公而帶到他所封的陳國。

    那個時代的傳統做法,帝王把珍玉分給同姓,用來表示血緣的親近;把遠方的貢品分給異姓,使他們不忘事奉君主。虞胡公是異姓,所以周武王就把肅慎國的貢品分給了陳國。

    孔子有對那個使者說,你回去告訴你們的國君,如果國君派管事的人去舊府裏尋找,大概還能找到那支陪嫁的楛矢石罄。那位使者半信半疑,回去向國君如實彙報,當時的陳國國君陳惠公於是派人尋找,果然在一個用金子裝飾起來的的木盒裏,發現了那支楛矢石罄,如同孔子所說的一樣。這位國君陳惠公,已經和前面派遣使者的陳湣公,完全物是人非了。陳湣公已經被滅陳的楚國殺死,原來的陳國已經不復存在,這個陳惠公是楚國扶持起來的傀儡。

    這種世事變遷,怪不得孔夫子哀嘆,春秋無義戰。

    這個肅慎,即使神農也沒有搞出什麼別出心裁的東西,只有一個沒有最後定論的想法,也被殷受記錄下來,就是那個聖人出從樹上取皮做衣服的樹和製造楛矢的樹,是同一種樹。

    殷受經過獨立思考以後,也贊同了神農。

    岳飛在這兩個人的基礎上,也仔細思考了一番,得出自己的結論:沒錯!二者是同一種樹。

    而且岳飛更進一步:那種樹,就是東北到處都有的白樺樹。

    它的木製堅固,它的樹皮質白多層極易剝取,完美契合前人的描述。

    樺樹皮可以做衣服穿在身上,既提高了物質文明,也提高了精神文明,這也有神農的功勞。

    其功勞不低於他研製一種新藥,治好了一種新發現的疾病。

    下面的一個是讙頭國,讙頭國在羽民國的南面,那裏的人長相奇特,都是人的面孔,特別的是,都長了兩隻翅膀,還長着鳥嘴,這鳥嘴是他們用來捕魚的工具,與撈魚鸛的嘴功能類似。

    另一種國家在它的西面,那裏是畢方鳥的家園,其實在鳥的特徵方面,它們幾個相鄰國家都有共性,所以就住在一起,互相看着也順眼,也免得互相欺負。

    灌頭國由很多難以說清是什麼東西的活物存在,他們似乎是從上空來到這些這個國度的物質形體上,在他們那裏安居樂業,就不走了。

    因爲這種從上而來的東西的理解,是不是正確誰也不知道,人們就稱之爲灌頂,也就是灌頭,自從被灌頂以後,他們就很少喫平常的東西了,只是從大海中撈取高級食物,偶爾喫喫。他們撈取美食的方法,就是以鳥喙的嘴,以捕魚的樣子,從汪洋大海中,一嘴就能捕捉海中的海龍、海馬等,都是高級海生動物,那些低級的魚蝦,他們不屑一顧。

    殷受對灌頭國的描述,採用了另一種體裁,不再是之前乾巴巴的介紹,而是將大禹等一干人的行動記錄下來,可見這個殷受還是具有較高文學造詣的。

    大禹一衆從羽民國朝東南方走,就到了東邊的讙頭國。讙頭國又叫讙朱國,實際上應該叫丹朱國的,那是因爲堯的兒子丹朱反對父親,後遭放逐,丹朱幾次反叛未果,最後跳海自殺而死,他的子孫就在南海繁衍成了這麼一個國家,所以就跟大海呀海鳥什麼的聯繫在一起,古人都是這樣。

    讙頭國人也長有鳥形的尖嘴,背上生有一對只能用來作柺杖的翅膀。成羣結隊的讙頭國人,經常扶着翅膀遊巡於海邊,伺機用他們的鳥嘴捕捉魚是來喫。其實就岳飛來看,殷受記得不全面,那對翅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雙翅合攏,前後遮蓋,就是很好的禦寒、遮羞的好東西,天然的羽衣,豈不妙哉?

    讙頭國人灌頂以後,體能超常,需要用水來平衡身體技能的運行,在讙頭國畢方鳥居住地的旁邊有一條清澈的河流。這裏的讙頭國人所食用的東西是海馬和海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