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少年的夢像風 >第113章:欣賞古鎮的面紗
    不滿足只在附近拍攝,便向老師傅們打聽,他們說,這裏有三個古鎮,而自己從很憧憬那種熱鬧、繁華又有豐厚歲月底蘊的地方。

    一個蕪湖古鎮,一個鳩茲古鎮和西河古鎮

    君亦暮決定親自看看這三個古鎮的面紗。

    她獨自一人揹着書包,上面裝有水壺,脖子上掛着攝影機和手機,騎着白色的自行車前往古鎮。

    自行車的車兜裏面是姜善給的地圖,時不時跟着看地圖,沒過多久便來到古鎮。

    鎖好車,拿着圖紙,舉着相機進入古鎮。

    蕪湖古城是坐落在青弋江北岸的一座古城,裏面有一條由南向北的街,街上鋪滿了青石板。

    古城最南面的青弋江畔有一個大廣場,廣場邊上有一座城門,叫長虹門。

    穿過城門,就是古街。街上兩邊的房子鱗次櫛比、古色古香,最高的也不過三層。

    兩旁的房子有各色商店,有賣飾品的、賣竹器的、賣小喫的,還有小飯店呢。

    街上還有一座特別的老房子,裏面堆放着許多水缸。

    缸裏盛着五顏六色的液體,像一缸缸色彩鮮豔的墨水,水中浮起被染上各種顏色的布匹。

    這是古時的染坊。

    古城裏保留一座染坊是爲了告訴大家,蕪湖歷史上的漿染業很有名。

    在古鎮裏,到處可見白牆黑瓦的經典徽派建築,在石子路上一邊晃悠悠地前行,一邊緩緩感受歷史的底蘊,彷佛是穿越到百年前的古鎮中。

    不僅對原有的古老建築加以保留,還加入了符合江南特色的新裝飾因素,比如:引入了潺潺流水,各種花草樹木,將景色佈置得更爲雅緻宜人,也更有江南的氛圍。

    在民俗街道部分,集中展現了蕪湖和AH本地的風土文化和人情歷史,比如:糖人和紙紮燈籠,這些傳統店鋪的重現,展示了無形的文化遺產。

    還有諸多大家族傳統建築的重現,讓遊客可以看到,這些歷史人物的過往事蹟和蕪湖這座城市近千年的歷史縮影。

    總是覺得差點意思,是什麼呢?……我想缺的,就是那份真實的歷史底蘊。

    這份底蘊,藏在被風吹日曬百年的石頭街道里,藏在早已不再新穎的漆黑屋瓦里,藏在已有百歲的樹木裏,藏在老一輩人童年的記憶力中。

    或許“它”消逝了,但它從未離開這裏。

    只是藏在星月,江河,大自然中,在等,那個懂它的人親自揭開這層厚厚的面紗吧!!!

    帶着不捨,踏上的征程來到了鳩茲古鎮。

    有“天下徽商,興於鳩茲”之稱,是中國首個以徽商爲主題的商幫文化旅遊區。

    標誌性的功德坊、鱗次櫛比的街鋪、肅穆莊嚴的祠堂,是唯一純手工打造的徽派古鎮。

    下車。

    君亦暮帶着一個遊客的身份進入古鎮。

    這裏不論是以磚、木、石爲原料以及配合精美雕刻的典型徽派建築風格。

    還是商賈雲集的傳統業態文化,無一不精心復刻,只爲獻上這一幅老鳩茲的“清明上河圖”。

    內部不僅能欣賞古鎮徽派建築的風味,還有蕪湖著名本地小喫入駐於此,還有各種巡街演出和舞臺表演。

    西河爲江南水鄉古鎮,相傳有600多年悠久歷史,天然水運碼頭,居民多以經商謀生。

    從古鎮牌樓開始,分上下街,上街有章家巷、土地巷,下街徐會蘭巷、江東巷、中街內側有芮家巷,均爲老街橫連,通往沈公圩內,也可通向沿河水運埠頭,整座古鎮顯得古樸。

    手工業者也有不少,特別是古鎮的小喫,西河混飩,羊肉、蛋糕、油炸臭乾子、方片糕、青弋江小魚等。

    附近農村土地肥沃,盛產糧棉。

    沿着石板路往前走,走上一座彎彎的小橋,河水清澈見底,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時不時還有烏篷船經過。

    江邊。

    一條遺棄的船隻褪去的顏色,門窗上的雕刻記錄着這裏昔日的繁華,有時候不是他們停滯不前,而是我們走得太快了……

    不論是在藍天白雲,還是在細雨濛濛,行走在青磚灰瓦的巷子中都會被歷史的文化氣息感染。

    漫步其間,感受清新自然,古風古韻的味道。

    沿着麗江古城的青石板路踽踽獨行,儘管身邊喧囂熙攘,但當聽着腳板與青石的叩叩聲時,心中是無比寧靜的。

    隨意在古鎮走走,行走在古鎮的老街上,徽派風格的古民居錯落有致,古色古香,青石路面蜿蜒曲折,古韻猶存,就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在對世人述說着曾經的故事。

    古鎮老街的中心地帶,外觀建築的風格跟老街融爲一體。

    即使有人,也是當地人不緊不慢地做着手上的活兒,忙完又都回到自己的房子裏,只剩下空蕩蕩的老街!

    彷彿在歲月的回憶中,想起那時的屋子,時不時傳出來的電視聲、說話聲才能告訴你這條街道曾經的繁華喧鬧。

    悠長的古巷給人以神祕感,略帶徽州風格的建築,彷彿一走入那裏,就能讓我想到戴望舒的《雨巷》,細雨綿綿,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很富有詩情畫意。

    庭院生活,是花開的淡然,是鳥鳴的釋懷,是風吹的盡興,是水流的爽朗。

    閉上眼睛,聆聽心跳的瞬間,張開雙臂,觸摸時間的棱角。

    不知道,待在這裏,過去了多久……

    天,黑了。

    君亦暮繼續踏上攝影行程。

    在這裏,你能看到許多真人表演:比武招親、噴火、打鐵花,各種各樣的民間雜耍表演者,尤其令人驚豔。

    表演的鐵匠開始起勁地推拉風箱,火爐裏的火呼呼地升高。

    沒多久,鐵匠拿來一把長柄巨勺舀起鐵水,用力向空中拋去。

    霎時。

    數十朵鐵花綻放,像燃燒的菊花騰空盛開,一片奪目的花海呈現在我們眼前,驚歎聲此起彼伏。

    那金花飛濺由爲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天空,照亮了整個演出現場。

    無數朵鐵花交織在一起,又好像變成了千萬顆金珠墜落人間,異常壯觀,周圍來來往往的人們停下來,紛紛拍手叫好,場面壯觀。

    美食攤主,開始各種各樣的叫買聲,“小籠湯包、蝦子面、牛肉麪……瞧一瞧,看一看……”

    她停下來,品嚐一下這裏的美食。

    散落在街角各處美食,能讓人流口水,小高米線、赤豆酒釀、小籠湯包、渣肉蒸飯等。

    飽餐過後,繼續觀看,用相機留下風景的美好。

    磚瓦房,水井巷,石橋短,夕陽長,瓦房張燈結綵格外喜慶,四處又燈火通明,宛如一條別有風味的熱鬧小鎮。

    少了白天的寂靜,多了夜晚的喧囂。

    雖然沒有老師傅們說得那般,別具一格卻又那麼“不堪”,還有着美好的一面。

    環境的改變,是無可厚非的,失去了原古建築的底蘊,尚顯可在的那些古建築,無不是在述說着當地的風土人情。

    是時候說晚安了。

    把攝影機放到揹包裏,騎着自行車踏出古鎮,等着任野。

    任野接上君亦暮,車子放在後備箱未合上。

    二人先回到傢俱彷放好相機,畢竟相機不是自己的,拿回去終歸是不好的。

    拿着當家人姜善早早送來過年的禮物,一把琵琶,未開弦。

    還有自己親手製作的筆墨紙硯,還好提前三個月製作要不然趕不上送給墨氏夫妻,還製作三個不同的風鈴送給親、朋、友。

    鎖好工作室的門,在次踏上回墨唸的路。

    路上不在是一望無際的昏黃的路燈,還掛有紅色的燈籠,到了繁華的街道周圍張燈結綵,每家每戶燈光明亮,大家都在迎接年的到來。

    君亦暮在一旁和任野說着自己今天一天的所見,所聞,很可惜不能把相機拿來給任野看看。

    等明天在去一趟烤一份照片回來,就當留下來一個念想。

    二人有說有笑,車很快,不知不覺中沒多久就到墨家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