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科技盡頭 >085 興奮的,糾結的
    “好了,可以了。”

    寧孑足足觀察了天上雲彩的動靜五分鐘之後,確定了已經恢復正常,這才當先站了起來。

    用三月的說法便是,電擊的瞬間,高能粒子的轟擊下,粒子層面進行信息交換,補全了介質空間缺失的電子,當一切還原便不在具備吸引力,所以就正常了。

    陳永剛早已經感覺腿有些發酸了,好在蹲在他旁邊的羅爲民起來後,第一時間跑過去,幫着把已經年近五十的校長給攙了起來。

    至於多米尼特·鄧肯,直接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沒辦法,他極少會做下蹲這種動作,將雙手環抱着膝蓋時,還能保持重心,但剛將雙手放開,便完全無法控制。

    好在此時的哈佛教授腦子還處於恍惚狀態,到並不覺得丟人。

    雙手撐着地面站了起來,依然看着寧孑發愣。

    “別發呆了,去把靶子回收了,然後再換一個。”

    “還要來?”

    “重複試驗,保證數據準確。”

    ……

    “對了,論文的二作你要不要?”

    正機械的跟在寧孑身後收拾殘局的多米尼特聽到這句話,人又愣了一下。

    “什麼二作?”多米尼特·鄧肯看着寧孑的背影,一副完全沒有反應過來的樣子。

    寧孑頭也沒回的答了句:“控電論文的二作。大概會投給《自然》。”

    這個提議既不算好意,但也沒什麼惡意。

    如果同意的話,就讓這位哈佛教授分擔些之後被質疑的壓力,反正他不太在乎分出去個二作;不同意也沒什麼損失。可多米尼特卻有些繃不住了……

    寧孑不善表達,三月的思路又極爲飛揚,這種搭配多少會有不協調的時候。比如這種很麻煩論文署名其實寧孑根本就不想要,如果不是沒法操作,他甚至願意把一作或者通訊作者都寫上多米尼特的名字。

    至於二作就更沒心理壓力。

    但這個問題卻讓多米尼特蚌埠住了,詫異的問道:“爲什麼?”

    “你在幫忙,相當於實驗室助手。”依然是頭也沒回的解釋。

    “寧,我從哈佛飛到華夏,是給你當老師的,不是給你當助手的。”多米尼特·鄧肯壓抑着內心的情緒說道。

    這位驕傲的教授感覺被羞辱,他很想發火,但接連兩次閃電自天兒降的震撼場景還在他的腦海中回現,讓他實在說不出更硬氣的話來。

    “那就算了。”

    寧孑隨口答了句,既不惱火也不意外,沒表現出任何情緒,且依然頭都沒回,只是默默的收拾着試驗後的殘局。

    操場周圍已經聚集了許多人。原本守在路口的安保人員,也開始朝着操場處聚集。顯然都是被剛纔的動靜吸引過來的。

    這也還好是放假期間,如果是開學後,怕是整個校園都會直接沸騰。

    不過話又說回來,真的開學了,也不可能在校園裏進行這種試驗。

    損失也是極大的。

    兩次測試直接波及了大半個操場。負責草坪維護的工作人員們肯定是有得忙了,要恢復到能入眼的模樣,估麼着起碼得一週時間。

    但這就不是寧孑需要關心的事情了。

    暫時他扮演的是黑暗科學家的角色,能想到這些細節都顯得太暖心了。

    很快寧孑便將所有已經變形的靶子回收完畢。

    準備回去的路上,多米尼特終於還是忍不住了,問了句:“這到底是怎麼辦到的?我知道引雷的辦法,但應該需要一枚火箭把金屬導線發射到雲層中間,然後再通過控制金屬導線來控制雷電走向,當年富蘭克林就是這麼做的!但爲什麼你能不用這些工具就在不具備產生雷電的情況下,就能讓雷電出現,還能精準控制?”

    寧孑默默的走着,就在多米尼特認爲這傢伙不會回答這個問題時,才突然開口了。

    “前些日子研究一個數學問題累了,就在圖書館檢索裏看論文。”

    “我對雷電比較感興趣,在相關文獻中看到九十年代一個關於虛擬避雷針的研究課題。”

    “簡單來說就是使用激光在大氣中形成一個低阻通道,並在數飛秒內產生兆瓦特級的能量。”

    “我根據論文中的一些數據進行了簡單的計算,然後又調取了現階段激光技術資料,有了一個發現。”

    “一定功率的激光在極短時間內產生強烈的脈衝,能量級可以輕易撕裂空氣中的電子,並沿着激光束形成的通道將空氣電離,形成高強度的區域,這個區域我給它取名爲光絲。這是個很重要的概念。”

    “接下來我開始思考,如果能在雲層中出現光絲區域會出現什麼?於是開始計算並得出結論,光絲的存在能讓雲層內的電子活躍程度增加,但能否產生閃電,我並不確定,這裏需要更大量的計算。”

    “我開始翻閱更多的論文,然後設計了一個小型的試驗,我們可以人工製造一個高強度閃電,併爲其設計兩個目標,測算其自然擊打的概率。當然整個試驗過程是用其特性跟數值並設計相應的方程來進行虛擬。”

    “然後在閃電必經的通路上,使用激光產生光絲,並在光絲內部設置一個由閃電本身產生的電極以及一個帶相反電荷的電極,並進行模擬計算。”

    “最後所有的方程組都指向同一個結論,在穿越下一個電極之前,閃電的行動路線將只能是跳轉到光絲區域並開始尾隨光絲行動。”

    “已知自然界雲層內部自然產生的閃電,是不存在天然電極的。這也是避雷針能夠引雷的原理之一,所有的潛在電極,也就是潛在的那些會被雷電擊中的物體往往都在距離雷電較遠的地面上。”

    “通過以上引理跟定理,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雷電的落點是可以精確控制的,只要我們能精確控制光絲區域。接下來就有了這次試驗,證明了這個想法是正確的。”

    ……

    寧孑說的很慢,多米尼特·鄧肯自然也聽的很清楚。但他對於整個理論其實並沒有太多興趣,因爲這些並不是他的研究範疇。

    起碼到目前爲止,他只對數學有興趣。

    不過他還是很敏感的找到了寧孑那番話中他感興趣的東西。

    “等等,你的意思是,你在研究數學問題的間歇,翻了幾篇論文,然後在通過數學方法跟各種假設試驗,確定了某種可能性,然後就設計了這次試驗,現在還成功了?”

    其實寧孑是真的很想承認這些無聊且燒腦的數學試驗並不是他設計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