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漢末之無雙瑾王爺 >第158章 袁家退讓
    劉瑾說的沒錯,離開了這裏,她又能去往何方?

    一個二八年華,無依無靠,而又嬌滴滴的少女。

    若是獨自生活在這個時代,那下場,可是很悲慘的。

    或者她運氣好,遇到了某個公子,不過其結果,也不會有絲毫的改變,她仍然是呼之則來招之則去的玩物。

    可以說,從她當初下定決心,撮合王野同自家小姐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她悲慘的後半生。

    ……

    劉瑾離開酒樓之後,便領着一直在房間之外等候的呂布,返回了鎮北將軍府。

    此次,袁紹派人請自己赴宴,完全是因爲劉瑾這幾日的動作。

    這幾日,劉瑾每天都在拜訪一些清流賢臣,並且在朝堂舉薦了一些人才,並且成功的被天子任用。

    雖然這些人的職位不高,不過,卻依舊讓袁家感到頭疼。

    因爲劉瑾舉薦的這幾人,一經上任,便準確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並且都是倔驢一樣的存在。

    比如那個蔡邕,早年還拒朝廷徵召之命,平時只喜歡研究儒家經典,明顯是對在朝爲官,並沒有太大興趣。

    後來,蔡邕實在難以拒絕司空楊賜的屢屢徵召,被徵辟爲司空掾屬,屬司空的佐官,說白了,就是個打雜的。

    後楊賜因病退下司空之位後,蔡邕也就順理成章的卸下官職暫居在洛陽。

    卸下官職的蔡邕,也整日的同一些好友研究音律或者字畫。

    可是,不知道他劉瑾用了什麼妖法,只去了一趟蔡府,就成功的請出了蔡邕。

    而第二日,劉瑾便在朝堂之上舉薦蔡邕,而蔡邕最後也被天子任命爲郎中。

    郎中是郎官的一種,初任稱郎中,滿三年稱侍郎,是天子身邊的高級佐官。

    也就是這個蔡邕,搞得袁逢和袁隗二人,頭疼無比。

    無論二人在朝堂之上如何提議,蔡邕都要插兩句嘴。

    並且,此事還沒有完,據說那才名遠播的盧植盧子幹,也被天子調回了洛陽,如今,已經在路上了。

    加上馬日磾,周異,諫議大夫朱儁,以及一些清流賢臣,他們也逐漸的被劉瑾聯合在了一起。

    如今他們袁家在朝堂之中,雖然不會被其打壓的多麼悽慘,卻也佔不到多少便宜。

    就在昨日,天子突然在朝堂之上,下了一道詔書,竟然打算解除黨禁。

    這道消息一出,可謂是震驚了整個洛陽城,並慢慢的向着整個大漢擴散。

    要知道,當初天子可是十分痛恨那些黨人,因此被牽連的黨人也甚廣。

    就連一些跟着起鬨的太學生,也沒能逃得過厄運。

    如今,天子竟然一反常態,沒有任何緣由的,就要大赦黨人?

    若說其中沒有劉瑾的功勞,那打死他袁逢,他袁逢都不會相信!

    而如果讓劉瑾繼續這樣下去,在朝堂上聚集起另一個勢力,那今後的形勢,對於他袁家,將十分不利。

    爲了穩住劉瑾,不讓他再鬧出什麼幺蛾子。

    袁逢在昨日下午時分,甚至主動邀請過劉瑾,並對其示好,讓其前往袁府赴宴,卻被劉瑾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最後,袁逢只能將希望寄託在他的兩個兒子身上。

    年輕人嘛,聚在一起,話題也比較多,而且愛好也大多相同。

    於是,袁紹便聚集了幾位好友,將劉瑾約出來,同劉瑾示好。

    而劉瑾之所以如此痛快地答應了下來,是因爲對他們之中的某一人感興趣。

    可是,令劉瑾失望的是,那個他感興趣的人,並沒有出現。

    甚至,在洛陽之內,都沒有太多關於他的消息。

    那個人,就是在後世耳熟能詳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曹操。

    據說,這曹操同袁紹許攸等人,是少時玩伴,關係極好。

    還在一起搞了幾件令後世之人啼笑皆非的趣事。

    只不過,如今在洛陽,雖然有關於曹操的一些事蹟,可其人,卻早已經銷聲匿跡,不知所蹤了。

    可能是劉瑾這隻蝴蝶,已經將整個歷史的走向徹底打亂。

    使得許多發生的事,都已經不復存在,就連曹操等人的人生軌跡,都被打亂了吧。

    而解除黨禁之事,確實是劉瑾主動找到劉宏商議的。

    這樣做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被流放或者關押的黨人。

    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蒙受不白之冤,被莫名的牽連。

    既然想要改變如今的風氣,那就要拉攏清流,消滅奸邪,赦免黨人,收攏臣心,廣施仁政,安撫百姓,以及,明正法典!

    而赦免黨人,就能收攏一部分臣子和士人的心,這是第一步。

    天災可怕,而比天災更可怕的,就是朝廷的不作爲。

    不僅放任自由,甚至還火上澆油!使得臣心變,民心變!

    如果天災來臨,朝廷處理及時,並且開棚施粥,收容難民,那麼百姓自然會對朝廷感恩戴德。

    而災難過後,朝廷在減輕賦稅,實施仁政,便能收攏民心,這是第二步!

    ……

    隨着朝廷的詔書下發到各地,整個大漢頓時沸騰了起來。

    黨禁解除,並准許這些黨人重新步入仕途,使得士人冤屈得以昭雪。

    並且天子還下令,准許百姓開荒種田,飼養牲畜。

    而各地官府,需積極配合百姓開荒或者耕種。

    這一系列的政令下達,使得百姓們皆喜笑顏開,並感嘆着好日子終於要來了。

    而一些名儒和士子們,也爲朝廷這一系列的舉措而歌功頌德。

    一時間,整個大漢的風氣,突然一轉,似乎一切,都要向着好的一方發展。

    而事實卻想都不用想,朝廷這一系列的舉措,其效果,定不會好到哪去。

    因爲如今大漢各地的土地,大多被士族和豪強把控。

    如果百姓們都開荒種田,他們的糧食,該由誰去耕種?又由誰去收割?又要去賣給誰?

    所以,他們不但不會支持這種政令,還會從中阻撓。

    不過,就算這個政令,不會被各地官員執行,但是,作爲天子,這個命令一定要下。

    百姓們的心中,有一杆秤,誰對他們好,誰又在壓榨他們,百姓們心中清楚的很。

    仇恨的矛頭,一旦轉移,以後朝廷要頒佈一些不利於士族的政令,百姓們也會起身擁戴。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