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世界最強國 >第41章 決戰
    黔西鎮的衛國軍正遭受着敵人猛烈的攻擊,敵人採用包圍夾擊戰術,將衛國軍的防禦陣地三面圍住。

    不得不說黔軍指揮官的軍事素養是真的不高,作戰思想還是十分老舊的。即使是採用了包圍的戰術,但是兩側並沒有發揮出佯攻的作用,黔軍的重火力雖然集中在中間一個點上,但是兵力是均勻分散在衛國軍防禦陣地三個方向的。雖然整個部隊是分散在這幾公里的防禦圈內防止被一鍋端,但是顯然他們的指揮官只得其形不得其意,黔軍的士兵是一小坨一小坨的,比如一個掩體後面藏了十幾位二十幾位士兵,相隔幾十米另一個掩體又是幾十位士兵。這就導致他們在整個包圍圈幾乎每個點上的士兵都是均勻的。在這場的攻堅戰中,這種陣型顯然是不適合的。

    如果是衛國軍的軍官必不會採用如此陣型和戰術,肯定會把主要兵力集中在一個點上,然後在這點的兩側放置少量的兵力進行佯攻牽制敵軍大量火力,而且更不會用這種一坨一坨的集合式的衝鋒,而是以三三制構建的小組單位進行交替衝鋒。

    戰術的運用和士兵日常的訓練以及武器裝備是息息相關的,即使黔軍現在已經有大量的軍事人員去學習國外的軍事知識,但是卻不對自身武器裝備等實際情況做出調整,生搬硬套來的總是不那麼適用。

    衛國軍正面的防禦陣地佈置在距離黔西鎮五百米外的位置,這個位置是當初來到黔西的時候就選定好的,士兵們花了幾天時間挖了三道前後縱橫的壕溝,爲三道防線。防線前方是一片有兩百米距離的開闊地帶,適合作爲防禦阻擊點。

    壕溝深1.5米,寬1米。三道防線皆有間距,整個防線前後總共佔據了一百米的位置,左右斷斷續續延伸了五百米的距離。同時在左右兩翼皆有這樣數量的壕溝防禦。整個防禦陣地,坡段交錯,有高有低,有幾座小山坡非常適合隱藏機槍陣位。

    黔軍2師進攻了,四面八方的步兵藉助田坎,土坑,或是略微隆起的地面作爲掩體,朝衛國軍的防禦陣地推進。

    敵軍在推進的同時,身後處於安全位置的迫擊炮和隱蔽位置的重機槍同時開火,掩護前面的步兵向前移動。

    但是敵軍的迫擊炮大多數都打不到衛國軍的壕溝裏,畢竟隔了幾百米,哪有這麼精準,也炸不毀防線後方的沙袋碉堡,這些碉堡射出的綠色光點將推進的敵軍死死壓制住,讓其移動速度極其緩慢,大多數敵軍在這種火力壓制下,只能死死的趴在地上把身體深深的藏在掩體後面。只有在某個方向的火力突然減弱時,掩體後面的敵軍趁機立馬往前衝鋒幾米或是十幾米,然後又將身體死死貼在地上。

    整整半個小時,黔軍2師的前沿部隊只推進了五十米,便再也無法寸進半步。

    這時幾道凌厲的炮聲傳來。

    衛國軍裏有見過世面的老兵大喊:“是榴彈炮!”

    “嘶呼…”榴彈炮在空中劃過的聲音要比迫擊炮低沉許多。

    老兵知道,這些炮不是打他們的,他朝壕溝後方望去,距離一百米的後方重機槍陣地遭到了打擊。

    榴彈炮的飛行速度快,論穿甲能力遠遠高於迫擊炮,被高爆彈擊中的碉堡瞬間被炸的四分五裂。

    軍官們立馬朝着還未被炸燬的碉堡裏的士兵大喊,讓他們撤出來躲到壕溝裏。

    但已經來不及了,第二輪炮擊緊接着到來,前後經過了五輪的炮擊,很快衛國軍防線後方重機槍的碉堡被全部炸燬,好在有一半的人提前從碉堡裏跑了出來,甚至有士兵還攜帶了兩挺重機槍跑出來。

    壕溝後方的重機槍有二十挺,除了被搶救出來的兩挺,其餘全部被摧毀,只剩下三十多挺重機槍還隱藏在周邊一些山坡上。

    衛國軍的重機槍陣地被摧毀後,黔軍前沿部隊開始再次推進,這時隱藏在山坡上的重機槍和迫擊炮開始射擊。

    狂暴者的雙管設計使得它的射速極高,達到了每分鐘兩千發的投射量,兩根槍管交替着射出子彈,綠色的光點就像是致命的絲帶,交叉的火力佈置,使得子彈覆蓋範圍很廣。

    黔軍的炮火朝着這些山頭覆蓋而去,衛國軍的機槍手被短暫的壓制,好在對方是盲目炮擊,對他們的傷害並不大。

    但黔軍前沿部隊也趁着火力掩護的機會下,成功將距離推進至一百米以內了。

    這個距離,壕溝內地輕型迫擊炮可以發揮作用了,由於在壕溝內,迫擊炮的仰角達到了70度到80度,射擊距離只能打到100米——150米的區間範圍,黔軍還沒靠上來之前就根本沒用。

    只能靠後方的中型和重型迫擊炮轟炸,但是這些炮離得都比較遠,基本離前沿的敵軍有四五百米的距離,精準度要低很多,迫擊炮重量輕,每一次炮擊震動都會帶來角度的偏移,距離越遠這個效果就會越明顯,所以當敵人較爲分散時,炮擊效果並不理想。

    現在敵軍貼近了,士兵們的60毫米輕迫擊炮可以工作了。

    一位班長親眼看有十幾名敵軍躲在一處田坎後面。他立馬讓班裏的戰士進行炮擊,炮手在壕溝裏面架設好迫擊炮,班長用大拇指測算的“跳眼法”確定了一個大概距離,隨後機炮手進行炮架的調整,副手將炮彈舉在炮口。

    “放!”

    隨着班長一聲令下,炮彈發射出去,等了好一會兒才落下來,砸在敵軍掩體前面。

    看來是打偏了。

    “方角位10-39,射角14-28,放!”

    隨着班長又一道指令,炮手立馬做了調節,炮彈再次射擊出去,這一次還是沒打中,打在了掩體左側。

    炮手拿着鏟子把地使勁拍了拍夯實了,再重新調整炮架上的密位,接着又打了兩發。

    終於!一發炮彈正中敵人頭頂,掩體後面的敵軍非死即殘,這一個作戰單位就算是廢了,這種密集編隊在此刻的劣勢顯現無疑。

    但是越來越多的敵軍推進至100米的距離,黔軍前沿部隊集合到一個數量後,開始了衝鋒。

    衝鋒時,掩體後面的機槍手架起輕機槍對着衛國軍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進行壓制。同時遠在後面的炮火和重機槍對着山頭進行壓制。

    衝鋒的黔軍士兵,拿着漢陽造和老套筒則對着最近的第一道防線射擊,他們一邊跑一邊射擊,精準度並不高,但隨着距離貼近,這個命中率也越來越高。

    衛國軍第一道防線的士兵探出突擊者輕機槍瘋狂掃射,後面兩道防線同樣進行火力支援。

    不過儘管衛國軍的機槍數量衆多,畢竟這裏兵力太少,還被分散至各個方向,兩側山坡上的重機槍被壓制,兵力的劣勢在近距離交戰中體現了出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