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世界最強國 >第111章 反奉討張
    李興國和陳冉悠回到南寧後不久,張學良的老師郭松齡倒戈。

    郭松齡是奉系“陸大派”首領,也曾經是張學良的老師,和後者亦師亦友,是張作霖視爲輔佐兒子的大將。

    他倒戈的理由是張作霖欲接受日本擬定的二十一條,所謂的二十一條是日本早在一戰結束後提出的狂妄條件,比如將德國在山東利益過渡給日本,承認日本在南滿和內蒙古的特殊權利,甚至要求中國所有港灣不租給其他國家,還有更離譜的要求是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爲政治,軍事,財政等顧問。

    於是郭松齡聯繫西北軍馮玉祥,欲組成聯合軍進行反奉討張的戰爭。

    反奉戰爭將極大削弱北洋政府的實力,這對李興國來說是一件好事。

    不過對於郭松齡講的話,李興國是一個字也不信,想奪權就奪權嘛,整些屎盆子往別人頭上扣有什麼意思。對於郭松齡這個人,李興國只知道是他一位民主革命鬥士,他真正反奉的原因是其政治觀點和舊軍閥有着本質的區別。

    舊軍閥肯定是要反的,但對於郭松齡給出的這個理由,李興國實在是不敢苟同。

    張作霖這個人在中國近代史上也是極具爭議的一位人物,但大多數還是正面評價居多,你說他接受日本擬定的二十一條,李興國打死也不信。

    別說是二十一條了,日本在東北這麼多年,所提出的鐵路,礦產,工廠,商貿種種特權,張作霖從來沒有同意過,此時又怎麼可能接受二十一條呢。

    事實上,在原本歷史裏,郭松齡發起反奉戰爭後,日本人就找過張作霖,提出幫助他出兵抵擋,但根據大元帥府的電報處長的回憶錄記載,當時張作霖直接拒絕了日本人,表示“如果郭軍打過來,我就到旅順或大連暫避,屆時再請你們幫忙。”

    日本人立馬順杆子往上爬,提出了五項要求,內容就是允許日本人在東三省享有自由居住權,經商,開礦,建工廠等等,而且還想要間島地區的行政區。

    張作霖知道後當即大罵“日本人趁機要挾,我就算豁出去這條命不要了,也不能出賣國家權利”

    誠然,張作霖跟日本多有合作,而且常有巴結的表現,但在民族底線問題上,他卻從來沒有退讓過,東三省長期處於日俄的威脅下,但前者能夠在夾縫中求得生存,在日俄之間左右逢源謀取好處,並且建立相當不錯的工業和教育體系,不得不說這是張作霖的政治頭腦,換作其他人任何一個人來敢保證能做的比張作霖完美嗎?

    根據郭松齡所訴,他是在和日本參謀部一高官交流中,對方說漏嘴無意透露出張作霖準備以二十一條爲條件由日軍提供軍火,進攻西南政府和國民黨。

    不過郭松齡好歹對張作霖有情誼在,他也知道張作霖對待他如同第二個兒子一般,他沒有說是張作霖直接接受日本人的條件,而是受楊宇霆爲首的這幫小人蠱惑。

    李興國無奈苦笑,軍閥之間互有爭鬥,軍閥內部又有派系之別,一人一個想法,就這樣的政治環境,國家發展不起來是有原因的。

    這究竟是日本人故意引誘張松齡倒戈,還是他別有心思,李興國對此段歷史不做評價,留給後世人去揣摩吧。

    但此時,反奉氛圍已經形成,五卅運動剛過去不久,人民深刻的認識到帝國主義的野心對中華民族的壓迫,不少人被這種情緒帶動,反奉即是反帝國。

    西北軍總指揮馮玉祥本來當初就是迫於形勢不得不和張作霖合作,幫助其發動北京政變,奪取了政權建立了以奉系爲主導的北洋政府,現在有郭松齡倒戈這樣的機會,馮玉祥當即同意加入反奉戰爭。

    國民黨在廣州成立了國民政府,隨着孫先生半年前的逝世,老蔣成功上位,接任了國民政府委員。他們當然也很樂意看到北洋政府內部打起來,此時他們已經在積極謀劃北伐之事了。

    1925年11月,郭松齡聯合了馮玉祥,又拉動了奉系第一軍的軍長李景林,開始了他們的反奉戰爭。

    西南政府內部官員受此影響,紛紛建議李興國趁機進軍四川,上次他們參觀了貴州軍區之後,信心大增,此時北洋政府內亂,這是一次大好機會啊!

    李興國表示“不要慌!四川還用我們去打嗎?”

    確實如李興國所言,四川完全不用去打,在雙方長期的合作關係中,四川從上至下對西南政府都有傾向之心,目前四川內部軍閥林立,相互是誰都不服誰,但唯獨對西南政府抱有歸順之意。

    只要西南政府舉兵,四川妥妥的直接易幟。

    說來四川這個地方,也是這軍閥混戰年代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自古以來,每每遇到亂世,四川總是第一個跳出來獨立,而且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極其容易造成軍閥割據的局面。

    辛亥革命開始,四川立馬跳出來宣佈獨立自治,什麼?天下又大亂了?又到了我們獨立的時候了。

    然後就是四川內部打來打去,這些軍閥爭的不是天下,爭的是誰當四川老大,不過因爲有北洋政府“坐莊”,不管怎麼打,總的來說還是在國家的框架內。

    這期間四川大小軍閥混戰多達四百餘次,聽着很唬人,但他們的戰鬥真的讓人啼笑皆非。

    四川內部交戰雙方往往都是學生和老師,朋友之間,叔侄之間。雙方的士兵打仗也都是擡起槍隨便放,瞧準是何物?咱比的是哪邊槍聲響,槍聲響的一方往往會獲得勝利,戰敗的士兵會說“別個那麼多人,我們囔個打得過嘛,不跑是瓜嘞嗦!”

    雙方高層也極少動真格,還約定好“四不打”,即農忙時不打,收割時不打,過節時不打,不在田裏打。

    然後打之前都是通電滿天飛,先來一場罵戰。

    “泥麻勒個批哦!龜兒子敢來打我!”

    “撒子啊?你罵我媽,我媽是你二姨的舅舅的大伯的表妹的嘛。”

    ……

    罵完了,總歸還是要打一打意思一下,但是打贏的一方,從來不做窮寇之追,趕盡殺絕的事。

    相反,勝利的一方還會去拜望敗將父母進行妥善安置,然後通電敗將,你快回來,莫跑咯,不得爲難你們一家人,然後進城安撫百姓,還要給予百姓恩惠和補償。

    還有更戲劇性的一幕,開戰前,交戰雙方的家屬甚至有可能還在後方一起打麻將呢。

    李興國能想象到這樣一幕,麻將館外突然跑來一人,對着麻將桌上的人呼喊,“打完咯,打完咯,二娃子他們打贏勞,王麻子跑路勞”,麻將桌上勝利一方的家屬哈哈大笑,輸了的家屬氣的嘴歪,把麻將一把推到惡狠狠的說道:“不打咯。”

    “什麼?王麻子他們死了一百多人?”

    聞言,原本哈哈大笑的一方瞬間低沉下來,面露慚愧之色。

    “二娃子這個龜兒子,打得太狠了嘛,這麼打!要不得!”

    於是父老鄉親紛紛開始指責勝利的一方,甚至村裏的老人氣得說不準他回鄉祭祖,“你二娃子了不得,躥起來勞,當了個好大嘞團長嘛?竟然不顧鄉親的死活了?”

    所以就是在這種過家家似的氛圍下,儘管四川發生了這麼多次戰鬥,但實際的破壞非常小。

    縱觀四川歷史,會發現,每一次天下大亂,朝代交替之時,四川都會進行割據,等外面打完了,安定下來了,四川也就隨之安定了,“哦,大哥些打完了哇,哪個贏了嘛”,“你贏了嗦,哦,那我以後就跟你混了。”

    四川人民這種樂觀的心態似乎跟他們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有關,四川素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其成都平原地處盆地,物產豐盛,周圍的高山就是天然的屏障,如果是和平時期,從來沒有聽說過四川鬧過饑荒,也沒有天災,人民在此地安居樂業好不快活,管你外面鬧的天翻地覆與我何干。

    但就是這樣樂觀的人民,其內在的血性堪稱中華之脊樑,當面對日本的侵略,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四川人民站了出來。

    350萬川軍出川抗戰,付出了近70萬人的傷亡,其慘烈程度位居全國之首,往往是爲了爭奪某個高地,成建制的覆滅,這種兇狠的打法貫徹了整個抗戰時期,不少名將曾評價過,川軍之勇猛平生未見。

    但這也掏空了四川的青壯年一代,到了後期,青壯年都派出去了,前線兵力還是不夠,怎麼辦?只能派十幾歲的小孩扛着槍跟着部隊出去繼續打。

    川軍在整個戰爭期間貢獻的兵力佔全國軍隊總數五分之一,幾乎參加了所有大型戰役,在日本人侵佔了大半的國土後,四川僅憑一省之力,提供的抗戰物質佔總數的二分之一,把四川人民的老底掏得一乾二淨。

    某種程度上來說,四川就是中華民族最後的屏障。

    所以,目前四川內部雖然打來打去,但是卻不在乎誰來做中華民族的當家人,只要不是外族,只要不影響他們打麻將喫火鍋,誰都差不多,再加上最近幾年西南政府在四川的經營,當地人民覺得跟着西南政府有好日子過,根本不需要李興國派兵去打,舉兵之日就是四川易幟之時。

    李興國告訴西南政府的各官員,郭松齡所發起的反奉戰爭必然失敗,而廣西軍區的軍改還未完成,不易輕舉妄動,等北洋政府這一仗打完,再入場也不遲。

    抱着同樣想法的還有老蔣,他也在等待,等這次戰爭結束後,不管誰獲勝,奉系軍閥力量必然被削弱,到時候就是北伐良機。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