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要做門閥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節 仁義(1)
    五顏六色的粟米穗,沉甸甸的垂下來,隨着秋風翻滾。

    五百里居延,已成爲一片粟海。

    今年春天播下的粟米種子,現在已經接近成熟了。

    整個居延,旋即投入到了爲秋收準備的戰爭之中,再沒有人有什麼心思去關心什麼大宛戰爭了。

    哪怕是張越也是如此。

    “各部都要投入到粟米的搶收和晾曬、入庫工作之中,其他所有事情,都必須讓步!”張越端坐于軍營之中,對着他的部將們下令:“除了公田,各塞私田、民田的搶收之事,各部也需要盡力提供幫助、協作,不可讓一粒粟米,爛在田中!”

    “諾!末將等謹受命!”諸將齊齊恭身領命,旋即次第而出,奔向各地。

    整個居延漢塞,從此刻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這場名爲秋收的戰爭之中。

    哪怕是張越親領的鷹揚旅也不例外!

    沒辦法,這居延方圓五百里,水系密佈,地形複雜,湖泊林立,沼澤遍野。

    漢家於此墾田數十萬畝,以供給居延漢家二十萬軍民。

    張越接受後,重新規劃居延墾田,以水淹十餘萬畝處於低窪、沼澤區的土地,又組織軍民,開墾荒地二十萬畝。

    使居延之田,達到了駭人的將近萬頃!

    不過,居延環境特殊,氣候特殊,條件特殊。

    過去,居延農業,素來走的是粗耕粗放的路子。

    什麼精耕細作?根本沒有這個概念。

    倒不是不想,也不是沒有這個能力,而是沒有這個條件!

    居延地廣人稀,哪怕經過三十餘年的發展,也不過二十萬人口!

    其中,大部分青壯,都入伍爲軍人。

    在這個地方,在一開始,就是以商君的耕戰思想建設起來的。

    兵民一體,以戰爲耕,鑄劍爲犁,鑄犁爲劍!走的就是古典****的路子。

    只是,人口稀少一直桎梏着居延的發展。

    也就使得,居延之地,一直走粗耕粗放的路子。

    種子播下去後,基本就是看天喫飯。

    除草、翻土、捉蟲這種事情,很少有人有時間和精力去做,至於施肥那就更是黑科技了。

    所以,居延土地肥沃,水力資源豐富,但畝產卻連河西四郡的窮鄉僻壤都不如。

    常年平均畝產不過兩石,有時候甚至只得一石。

    至於絕收這種事情,也常有發生。

    但,自張越接手後,這個情況便一去不復返!

    首先是大批先進農具引入,曲轅犁、耬車、水車以及各色鐵器,紛紛通過商路來到居延,換走居延本地出產的毛紡、皮料、玉石。

    這些工具的引進,使得居延農業開始具備了精耕細作的條件。

    其後,隨着漢匈協議達成,大批奴婢引進,令得居延的勞動力大大增加。

    尤其是公田,現在基本都已經由西域引進的奴婢負責耕作,而漢人只需要充當監工,指導和督促他們勞作。

    於是,翻土、捉蟲、除草、施肥一條龍上馬。

    加之張越從空間培育的優良粟種潛力巨大,各項指標都遠超舊日的粟種。

    於是,自春播而至如今,整個居延的粟米田之中的粟米,都是長勢良好,豐收有望。

    及至如今,各地彙總的報告,都顯示今歲居延粟米的產量將遠超預期,極有可能創下一個有史以來最高的數據。

    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因居延多雨,河流湖泊密集。

    所以,秋收的時間是有限的。

    往年數據顯示,立秋之後,居延就可能陷入一段連綿的陰雨天氣。

    所以,若不能趕在秋雨之前,將收穫歸倉,那麼一歲辛苦可能都會付之東流。

    故而,在粟米將熟之時的如今,張越自也就再顧不得什麼大宛匈奴烏孫了。

    走出軍營,張越立刻就率部,前往居延各地巡視。

    自黑城塞向南,一路看去,偌大的居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軍營。

    漢軍將士紛紛卸甲,投入各烽燧、塞堡之間的粟田,而百姓婦孺,則在家裏、城中,搭建穀倉,清理曠野,平整土地,以做晾曬場。

    數以萬計的奴婢,則在軍隊的監督下,拓寬路面,修葺橋樑、道路。

    而居延近萬頃粟田,粟苗壯碩,粟穗飽滿。

    隨便從田中,掰下一穗,放在手裏輕輕一捻,黑色、黃色、白色的粟米粒便盈滿手心。

    “起碼有四石吧……”張越掂量了一下手裏的粟粒,心裏已有數。

    若居延今秋畝產平均能接近這個數字……

    那麼,僅僅是所產粟米怕就可以收穫兩三百萬石!

    扣除掉基本的口糧與奴婢所食後,還能結餘百萬石左右。

    而且,居延如今,還不止農業有產出。

    畜牧業也發展的不錯!

    原本,居延在李廣利時代,便已有規模的畜牧業了。

    居延的塞堡之外,廣袤的近塞草原裏,放牧着十餘萬頭牛羊以及數萬匹馬。

    張越接手後,通過貿易,從西域、匈奴、烏孫購入大批牲畜。

    又自李廣利手裏接下了其從西域所擄的三十餘萬牲畜。

    由之,居延牲畜數量亦逼近百萬之數,光是奶酪湩乳之類的產品,每月能有兩三千石之多。

    而負責放牧這龐大牲畜的,照樣是奴婢。

    只不過,這些奴婢不是外購,而是歷次漢軍所俘的匈奴人以及河西屬國部族所獻,來爲天子服務的馬奴。

    他們說是奴婢,實則地位高於奴婢,相當於僱工。

    不止有錢拿,還有生產資料。

    張越更許他們可以從每歲繁育的牲畜裏,取三分之一,爲其私產。

    所以,這些人的積極性,遠高於張越自西域匈奴、烏孫所引進的奴婢。

    而農業與畜牧,兩產並舉,毫不誇張的說,只要過了今年,居延就可以自給自足,除非必要,否則不需要中樞大量轉輸錢糧了。

    “將軍!將軍!”忽然,遠遠的,有一騎疾馳而來,飛奔到張越跟前,就翻身下馬,拜道:“將軍,左官渠的奴婢反了!”

    張越聽着,眉頭皺起,問道:“到底怎麼回事?!”

    左官渠,他知道,乃是距此數十里外,屬於甲渠候塞的一條外延邊牆,因其邊牆之內,有當年路博德所修的左官渠而名之。

    其地不算大,大約只有兩三千人,屬於比較偏僻的地方。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