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生存法則

    discovery的動物世界節目播出過這樣一段紀實片:在非洲廣闊的草原上生活着各種各樣的大型動物,角馬便是其中的一種。角馬的長相和牛比較類似,它們生活在非洲的東部和南部。這裏雨季雨水充足,大地呈現出一片生機,廣闊的草原上隨處可見一匹匹非洲角馬。但到了旱季,爲了尋找新鮮的草料,非洲角馬不得不離開這裏。它們會聚集起來,數量達150多萬匹,成羣結隊地去尋找食物,每天要走48公里。在非洲肯尼亞有一條馬拉河,每年的10月份,都有上百萬匹角馬從3000公里外的坦桑尼亞遷徙到這裏。

    馬拉河中有種動物是角馬們在渡河時躲不掉的“敵人”,那便是世界上最大、最爲兇殘的尼羅鱷。馬拉河成爲角馬們的一道“生死線”,渡過去,就進入了水草豐美的“伊甸園”;渡不過去,它們中的絕大部分將會因缺草缺水而死。每年的10月份和次年的3月份,馬拉河都會上演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狂野、驚險和悲壯瞬間被演繹得淋漓盡致。但是,角馬依然樂此不疲,縱然在這場爭鬥中,幾乎每一匹角馬充當的都是弱者的角色。

    渡河開始,成千上萬的角馬像泄閘的洪水一樣,紛紛從岸邊跳入馬拉河,在河裏以最快的速度游到對岸。突然,河面上出現了一羣貌似浮木實則兇猛的鱷魚,撲向正在過河的角馬。它們張開大口,撕咬着角馬的頸部,將角馬拖入水中,通過旋轉身體來撕裂獵物。轉眼間,河水變成了暗紅色,角馬在水中哀號、掙扎,場面悲慘而壯烈。

    數小時之後,渡過馬拉河到達對岸的角馬,爬上石崖,疲倦地慢步前行,跟着大部隊繼續踏上尋草之路。馬拉河上則留下了一片淒涼的景象:水面上滿是角馬的屍骸,喫飽的鱷魚慵懶地浮在水面上,尚存氣息的傷者身上則停着幾隻迫不及待在傷口上舐血的禿鷲。河的對岸,即使渡過河的角馬,也仍然要面對最後一道鬼門關。幾隻腿腳無力的角馬,怎麼也爬不上岸邊的石崖,有的重新落回水中,有的跪在地上站不起來,有的躺在地上發出微弱的呻吟。在過河的過程中,一部分角馬被鱷魚獵殺,一部分角馬過河時淹死,一部分因爲體力耗盡累死,更多的角馬則是在混亂中被踩踏受傷,最終也難逃死亡的命運。

    如此壯觀、驚險又殘忍的一幕,在廣闊的非洲大地上,每時每刻都在上演。在自然界中,人類和動物一樣,有更加迫切的生存需要和人生的追求。在追求的過程中,雖然極少遭遇被鱷魚攻擊那樣的危險境遇,但也避不開與其相似的危險、艱難與冷漠。

    藏獒生活在天氣嚴寒、空氣稀薄的青藏高原,毛長而厚重,可以抵禦寒冷,能在冰雪中安然入睡。它猶如一個守護神,日夜抵禦虎、狼、熊、豹以及毒蛇的侵襲,擔負着保護牧民財產和安全的重任。艱苦的自然環境使得藏獒磨練出如老虎一樣強壯的身軀、獅子一樣兇猛的個性、豹子一樣迅捷的速度、鱷魚一樣堅硬的表皮以及其他犬類遠遠無法企及的肌肉和爆發力,藏獒在西藏被喻爲“天狗”。藏獒性格剛毅,力大凶猛,野性尚存,讓人望而生畏。藏獒護領地,護食物,善於攻擊,對陌生人有強烈的敵意,不過對主人卻極爲溫和。藏獒在畜牧方面對牧人有着很大的幫助。

    藏獒攻擊性很強,一般幼獒在剛滿月時就會被母獒訓練撲咬撕殺,鍛鍊離開母獒後獨立的生存能力。藏獒從來不會向任何困難、威脅低頭,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與野獸直接搏鬥的犬類。一隻優秀的藏獒可以打敗三隻狼,兩隻優秀的藏獒可以讓金錢豹落荒而逃。

    在管理學上,有個很有名的經營理念叫“犬獒效應”。此理念源於一個關於藏獒的故事:在古時的藏區,當年幼的藏犬長出牙齒並能撕咬時,主人就把它們放到一個沒有食物和水的封閉環境裏,讓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後只剩下一隻藏犬。這隻唯一倖存的犬被稱爲獒,而十隻藏犬才能產生一隻獒。對於這些藏犬而言,最重要的是生存下來。

    藏獒是非常寶貴的犬種,少則價值幾十萬元,多則幾百萬元。如此不菲的價格除了藏獒英勇善戰且忠於主人外,更重要的是每一隻稱得上“獒”這個稱號的的藏犬,都是經過生死競爭、百裏挑一的好品種。要麼生存,要麼死亡

    角馬過河的過程看似殘酷,然而這只是它們生命征途中邁出的最平常的一步。它們還有很多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河要過,誰能斷定,今天能逃過鱷魚的絞殺,明天也能躲過獅子或豹子的獵殺人類,在日出日落間辛勤地勞作、奔波,終其目的,是爲了獲得更好的生活。他們邁出的每一步、走過的每一段路程,也像過河的角馬那樣,遇到過這樣或那樣的磨難與坎坷

    藏獒效應,正如市場經濟中的企業,他們的處境與選拔藏獒一樣,同樣要經歷殘酷的生存之戰。在國內的衆多企業中,絕大部分壽命不超過三年,市場中能存活幾十年的企業又有多少真正能做到基業長青的企業更是寥寥可數。在大環境不斷改變、競爭激烈局面下,主動迎戰並在競爭中越戰越勇的企業才能成爲企業中的“藏獒”。

    現實的啓示

    1蟻族的殘酷生活

    什麼場所人最密集旅遊景點步行街快餐店想象一下,從高處看下去,除了人頭就是人頭,是什麼地方人才市場和春運的火車站。

    我們看看下面這兩組數據:

    第一組:

    200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約413萬;2007年,約495萬;

    2008年,約559萬;

    2009年,約610萬;

    2010年,約630萬。

    第二組:

    北京市流動人口:約510.7萬

    上海市流動人口:約900萬

    廣州市流動人口:約600萬

    深圳市流動人口:約1200萬

    隨着中國城市化、人口結構轉變、勞動力市場轉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等一系列結構性因素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選擇在大城市就業。再加上我國就業形勢嚴峻、房價過高、大學生就業觀念滯後等原因,在大城市中逐漸出現一個特殊的羣體“蟻族”。

    很大一部分大學生畢業後無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他們聚居在城鄉結合部。這個羣體和螞蟻有許多相類似之處:高智、弱小、羣居。“蟻族”羣體在全國已有上百萬規模。

    蟻族是繼三大弱勢羣體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之後的第四大弱勢羣體。他們受過高等教育,主要從事保險推銷、保健品銷售、電子商務銷售、電話營銷、餐飲服務等臨時性工作,有的甚至處於失業或半失業狀態。蟻族們大多數身處成立不久的中小企業,平均月收入低於2000元,沒有基本社會保險和勞動合同,平均年齡集中在2229歲之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