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最後的三國2:興魏 >第172章 東吳來犯
    消息傳來的時候,曹亮正好還在宮中當值,就看到尚書省的官員個個張惶失措,一路小跑地去稟報曹爽。

    也難怪這些尚書省的官員會舉止失當,他們這些被曹爽新晉提撥的官員,全是曹爽的一幫子親信,吟風弄月清談玄議還行,一涉及到軍國大事,便是兩眼一摸瞎,什麼也搞不清了。

    其實不光是這些親信,就算是曹爽本人,經得過戰場的歷練嗎

    曹真倒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深得曹操祖孫三代人的重用,成爲一代赫赫有名的曠世名將,在西線抗擊諸葛亮的入侵之中,曹真責無旁貸地挑起了大梁。

    但曹真一世英雄,生出一堆兒子來,卻未必是安天下的主,曹爽雖然晉升爲大將軍,但從未在戰場上有過歷練的他,自然對前線傳遞回來的軍情有些發懵,連忙地召集一干心腹來商議對策。

    而這消息也很快地傳遍了朝裏朝外。

    東吳大將全琮率兵五萬進攻淮南曹亮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明顯的感覺有些詫異,有沒有搞錯歷史上東吳發兵攻打淮南的事應該是發生在正始二年,這一點曹亮可沒記錯。

    爲何這次的進攻居然會提前了整整一年,曹亮有些不解,他的穿越,到目前爲止,影響的也僅僅只是曹魏這一方,而且也侷限在洛陽一帶,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東吳的進攻居然也會提前,難道說他的影響力,真的已經擴大了江東嗎

    或者說,真的是蝴蝶效應在起作用

    魏吳之間的戰爭頻仍,自赤壁之戰後,戰事便是連綿不絕,無論是戰爭的規模還是次數,都是遠超於魏蜀之間的戰爭的。

    後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認爲魏蜀之間的戰爭是三國戰爭的主基調,其實那是大錯特錯了,在魏國人的眼中,一直把東吳視做心頭大患,在荊州和淮南布以重兵,就是爲了防備東吳的進攻。

    而隴西一線,魏人甚爲輕視,在諸葛亮北伐之前,整個長安以西的地區,都堪稱是不設防的地帶,以致於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連克三郡,如入無人之境。

    直到後來諸葛亮連番進攻,魏國纔對西北戰線加以重視,派兵駐守,大修工事,但儘管如此,魏國對西北戰線的重視程度,也是低於東南戰線的。

    相對於魏蜀之間屈指可數的幾次戰爭,魏吳之間的戰爭密度可以說是相當地密集的,雙方你來我往,從荊州打到淮南,大大小小的戰爭不下二三十次。

    魏蜀之間橫亙着一條秦嶺,這道天然的屏障使雙方大規模的軍事進攻變得難度很大,在這種易守難攻的地形之下,無論是蜀國攻魏還是魏國攻蜀,進攻的一方的難度要遠比防守來得更大,所以別看諸葛亮號稱六出祁山,但也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司馬懿都不用別的什麼戰術,一個拖字訣,就生生地把諸葛亮耗死了在了五丈原。

    而魏吳之間的邊界,不是江河就

    是平原,一望無垠,適合大兵團作戰,是最爲理想的用兵之地。

    而雙方爭奪的焦點,則主要就是集中在淮南。

    千古以來,這流傳着這樣一句軍事名諺:“守江必守淮。”雖然長江號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但長江防線也有着它的侷限性,最爲致命的一點就是缺乏戰略縱深,一旦被敵方飲馬長江之後,數千裏的防線必然是顧此失彼,難以防範。

    所以東吳自赤壁之後,天下鼎定,就一直謀求着奪取淮南來做爲江東的屏障,孫權幾次親率大軍圍攻合肥,目的就是爲此。

    但魏國也把淮南視爲自己的前進基地,如何肯輕易拱手讓人,雙方圍繞着淮南,多少年都是不遺餘力孜孜以求,戰爭的規模是越打越大,投入的兵力也是越來越多。

    這次全琮率兵進攻淮南,自然是受了吳帝孫權的指派,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間,吳國就曾幾次發起進攻,最爲著名的當推“石亭之戰”。

    石亭之戰是吳國一次大勝仗,也是自赤壁之戰後吳國的首次勝利,雖然事隔多年,至今還讓魏人記憶猶新。那一次吳國鄱陽太守周舫設計詐降,魏國大都督曹休不聽賈逵勸阻,率兵輕進,不幸中了陸遜的埋伏,那一役魏軍折損萬人,傷亡慘重,曹休如果不是被在夾石設疑兵接應的賈逵相救,恐怕連命都交待在了石亭。

    如果說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的基礎,而石亭之戰則是重新定義了三國,甚至主導了幾十年後三國的走向。

    孫權挾石亭之戰的餘威,於第二年悍然稱帝,使三國真正意義上成爲了三個皇帝鼎立天下的格局。

    諸葛亮也在這一年兵出祁山,並在其後連續的六年時間裏幾度北伐,將戰火燒遍整個隴右。

    而對曹魏而言,石亭這一戰後,曹休因爲背傷復發加上戰敗羞憤,沒過多久就死了。曹休一死,對人才本來就已經凋零的曹氏宗族無疑是雪上加霜。本來一個曹休守住東南,一個曹真守住西北,曹魏的軍權不會旁落他人之手,但這回曹休一死,曹氏宗族再無可用之人,曹叡不得不任命滿寵爲淮南都督,將東南的軍政大權交給世家豪族之人。

    幾年後曹真病故,曹叡也只好起用司馬懿來對抗諸葛亮,曹氏宗族再無可戰之將,兵權易手,江山易主自然也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了。

    所以說石亭之戰的影響力是極爲深遠的,此次東吳再度興兵,自然是想再次複製石亭之戰的輝煌,當然,孫權有着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吞併整個的淮南,將東吳的防線前推到淮河一線去,並在適當的時候,揮師北伐,進取中原。

    孫權稱帝已經有十年了,這位雄才大略的江東之主顯然不想一輩子只在江東稱帝稱皇,一個偏安一隅的皇帝終究不是一個好皇帝,他一直渴望着可以揮師北進,問鼎中原。

    曹叡的駕崩和曹魏朝中大臣的不和,似乎讓孫權看到了希望,所以纔會有這一次的淮南之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