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陛下的CEO >第96章 争三甲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陛下的ceo 热门”查找最新章节

    不久后,陈炳言的楼船停靠在滴翠湖的码头上,一辆普通的四轮花车停在岸边,女帝在欧阳搀扶下上了马车,临走时周晟难掩激动,他说

    “你既有如此方略,为何不早与孤说。”

    “三年前说与殿下,殿下岂非当草民信口开河空谈国事。”

    “呵呵,这倒也是。也罢,孤且回宫去,改日再召见于你。”

    “草民恭送殿下。”

    待送走了周晟,张祥上前来说

    “你那选育良种是否是托大了,如何能在十年之内提增田间产力。”

    “其实两年前为图暴利,草民已经在做,若是顺利,明年可有小收获,八年后能有小成。”

    此前由于周晟的一再压价,每斗稻米只有一钱五厘的利润,沈云卿当时想的还很简单,我把亩产提上去,每亩多产粮,就能多收钱。

    于是两年隆元九年夏种,经过半年准备,从江南、江淮、河南、东海四道弄来了十多个品种的稻米,种在了宁阳县用淤泥堆出的沃土培育。

    尽管他不懂农业技术,但最基本的授粉杂交和肥力堆积的原理是明摆着的。

    种子潜力的提升手段无非四种,其一转基因,其二杂交,其三选高产,其四肥力堆积。

    眼下能做的是选高产杂交和肥力堆积,通过催壮植株,使之种子果实趋于优良。

    有鉴于当下种子潜力巨大,达到建国后六七十年代的平均水平问题不大。

    由于江南气候限制,培养一代至少需要四年八季,长一点就得六到八年。

    种子潜力挖掘越多,可开发潜力难度越大,代际周期越长。现在是四年,十年后可能就是六年,三十年后需要八年才能搞一个代际品种。

    所以最好是在海南岛搞,几十年后江南一代要八年,海南一年能种四季,只要两到三年就搞成一代。

    与张祥继续坐船游荡在滴翠湖上,二人详细商议了遴选人才和晒盐,沈云卿提出要去工部器械司参观。

    整个岐帝国,沈云卿最看重的是工部器械司,整个王朝精华所在,最早期的原始车、铣、磨、刮、钳、钻、刨、镂、掐丝、雕等工艺技术和设备,都在工部器械司,生产小到农具,大到织机、工程器械等等一应原始机械。

    当然,你不能指望这里有多先进,车床、铣床并非现代意义上概念中的金属切削机床,做的都是木工,偶尔能加工铜料或生铁圆棒和钣金,你让他加工淬火钢,那是不可能的。

    无论再高的技术,都是从最低级技术一层一层的发展迭代积累,乃至发展而来,尽管低,但放眼现在当下世界格局,除了阿拉伯帝国,没有哪个文明有岐帝国如此完善的早期加工基础。

    关于选人,沈云卿给了张祥两套方案,三个硬标准,其一得信得过。其二只求学问,不求官的。其三尽可能避免世家子弟和富人阶层,如无法避免,应该选择那些人品基本还行的。

    因为技术和知识的传播,最直接的结果是扩散,必须尽可能将知识和技术垄断,至少短期内为稳定国内局势,只能如此。

    而两套方案承上启下,第一套方案优先从工部的工匠、太学生、女官中遴选三十岁以下,十四岁以上,识字,且熟练掌握加工技术、基础算学的个人,前往宁阳开班授课。

    同时从全国摸底遴选识字,并掌握一定算学基础,十四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在神都组织起来,传授太学的基础算学,遴选其中的尖子,送往宁阳开班。

    并形成每年定期招募的机制,让人才积累起来。

    第二套方案走精英化路线,在第一套方案基础上开两个小灶,搞一个少年班,一个十八到二十四岁的成人班。

    争取用五年时间,形成精英学术氛围,尤其是数学领域,数学是所有门类学科的基础,数学整体水品的提升,能加速技术进步。

    然后在这两个班的基础上,回哺第一套方案,加速计划推行。

    此外还有一个最大问题,就是表达方式。

    无论化学、物理还是数学,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沿用了西方的表达模式,而中文要表达完整的意义,有汉字早期笔画太多而繁琐的问题,而且更多采用中古汉语文言文表达,不够明白直接,但如果全都照搬西方表达式,显然并不符合当下的接受感官。

    此前宁阳水库落成后,工部派来一批工匠和太学生,简单培训过程中就已经发现这个问题,非得用文言文给他们讲二十一世纪的数学,那叫个累。

    离开滴翠湖回宫的路上,公孙芸惠拖着腮帮凝思不语,一旁跪坐的欧阳羽猜不透圣意,遂是小心问道

    “陛下,可是在思沈云卿方略有托大之嫌”

    不料公孙芸惠却摇了摇头说

    “以过去三年与最近来看,此子不像托大,况且朕也没有失去什么,大不了到时摘了他的头。朕是在想,此人日后在江南做大,断不能令其留在江南,必须在神都看起来。”

    “陛下是担心此子谋反”

    “以他秉性,谋反还不至于,但你要知道,皇位得后继有人,其若坐断东南财税,这皇位是朕说了算,还是周家说了算。”

    “奴婢明白了。”

    公孙芸惠屈从沈云卿的方略,很大程度上是她现在没辙,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出了事拿沈云卿人头说事。

    但问题是万一有朝一日沈云卿华丽转身,一个可以和朝廷叫板的巨商,会给立储带来更大不确定因素。皇帝考虑的永远是权利继承,公孙芸惠再疼干儿子,那也没亲儿子来的好。

    翌日,殿试后的第五天,今日早朝将就三甲的最终角力论个出个高低。

    “众爱卿,今年殿试谁人当得榜首,不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女帝话音落下,礼部尚书陈锦檀上前两步说

    “陛下,今年优异贡生不乏文采出众者,一甲三前颇有争议,还请陛下圣裁。”

    “哦,有何争议。”

    “启禀陛下,各部均有己见,但争议多集中在于第二与第三题,尤以第三题为甚。

    户部与吏部认为,众多贡生出身贫寒,父母双亲目不识丁者使之五六,甚至不知自己生年者不在少数,如此考察生员孝道有失偏颇。

    而工部与兵部认为,许多生员不知我朝各道所在,实乃失察,而户部、吏部认为,天下山川图并非经典,且外世所知甚少,故而不应作为考察主要之依据。

    另外兵部对第一题西域论述持反对意见,认为许多贡生并不了解西域都护府实情,而胡言乱语,有误国误民之嫌疑。”

    陈锦檀废了老半天话,说来说去,除了刑部,其他各部都没达成统一意见。

    “朕知道了,那就范尚书先说,贡生们作答何处不妥。”

    女帝话音落下,兵部尚书范勇上前一步说道

    “启禀陛下,西域平定不久,叛乱原委源于各地部落首领与领主欺压地方番民太甚所致,而诸多贡生却认为乃番民生性刁蛮不思报国,实则并非朝廷与番民过错,而在地方首领之盘剥欺压所致,与事实相去甚远。

    故而臣以为,不知实情者而妄议,情有可原,但也足显贡生们对西域所知甚少。

    其次,半数生员不知我朝各道与都护府所在,即便不能明辨方位地理,但总该知道各道、各都护府名与道府所在,然有些贡生连半数道与都护府未能写出,甚至写错,足可见所见所学浅薄。”

    范勇话音未落,吏部尚书许殷良上前说道

    “范大人此言有失偏颇,世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贡士即入太学为生员,便非博文广识之徒,应习以经典博览群书以自强,倘若人人皆博文广识,岂非天下人人是栋梁,何其之荒谬。”

    许殷良意思很简单,既然是高考,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肯定是不如博士生的,所以出现一些纰漏,不知道一些知识点,实在是正常不过,否则办大学做什么,不就是让他们来再受教育,弥补短板的嘛。

    此言一出深得户部赞同,尚书卢希彭站出来帮腔说

    “陛下,臣以为许尚书言之有理,既入太学,便非完人,既非完人,焉能尽知天下事,范尚书所言不免失妥了。”

    户部、吏部合力攻讦兵部,女帝见状忙拉工部帮腔。

    “林尚书,爱卿以为呢。”

    “启禀陛下,臣以为有一事当做阐明,方能评断优劣。”

    “哦,何事”

    “标准。在臣等看来,天下各道、都护府早已熟烂于心,信手拈来,即便是各道、州、郡、县,皆了如指掌。而生员们放低了一等,只令其写出各道、都护府,绘出大致地形,按说在臣等看来并非难事,但放眼天下,却并非人人皆知。

    因而你知我知之事,别人未必知晓,别人知晓之事,我等未必知晓,因而此题最大争议在于对题却不对人。”

    林毅贤一语说到要害,岐帝国的科举就像个大杂烩,除了考文采和经典,偶尔也掺杂其他五花八门的东西,但每次都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简而言之没有课纲,没有课纲哪儿来的考纲。

    地理是现代初高中必修课程,可在当下那就是国家机密,皇帝觉得做官的得至少知道省、市、县在什么地方,那是因为站在她他立场上,需要天天调动的知识储备,可下边考试的学生啃的是四书五经圣人训道,结果就是鸡同鸭讲。陛下的ceo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