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天下板荡,洪流滔滔,韩山童与刘福通等以白莲教聚众举旗起义。因为这一支义军举着红旗,头扎红巾,又称作“红巾军”,又因焚香聚众而被称作“香军”。

    由于“天下苦元久矣”,刘福通率领红巾军一呼百应迅速壮大,韩山童被杀之后,刘福通就尊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主。1355年,朱元璋参加红巾军的第三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号称小明王,建都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红巾军起义再次掀起高潮。之所以立国号为宋,是因为韩山童自称宋徽宗的八世孙,当初起义檄文里说过“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朱元璋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奉韩林儿为帝:攻下南京之后,韩林儿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又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攻下浙东之后,小明王升朱元璋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1361年正月封朱元璋为吴国公。1364年元旦,朱元璋已有帝王气象,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

    因此,元朝与明朝之间,实质上还存在着一个小宋朝。不管小宋朝实力如何,至少朱元璋是以“龙凤”纪年,承认小宋朝的存在。按照华夏确立国号的传统,一般是以前朝给其封地为国号,以示政权的传承性与合法性,夏商周秦汉唐莫不如此,既然小宋朝封朱元璋为吴国公,那么朱元璋建国之后,为何国号不选择“吴”而选择“大明”?

    明朝开国之前,朱元璋先为吴国公,后来自立为吴王,按常理来说,朱元璋应以“吴”为国号,但结果却以“大明”为国号。其实,当时朝野对此国号的出处已经明确,并且达成共识,不存在什么争议,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将明朝国号与明教、五行说等相联系,于是明朝国号由来反而就变得扑朔迷离了。

    朱元璋为何弃用“吴”这个国号,史书上没有正式说法,但了解一下以吴为国号的政权就明白了。历史上的吴国有五个,春秋吴国、三国东吴、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杨吴、明朝前身(史称西吴)、元末张士诚的吴政权(史称东吴)。以吴为国号的国家比较邪门,除了春秋吴国之外,其他的国祚都很短,都被他国所灭,因此即便朱元璋再不信鬼神,估计也不敢拿王朝命运开玩笑。更重要的是,张士诚盘踞在苏州,是朱元璋的老对手,他初称周王,后改称吴王,这让朱元璋还怎么以“吴”为国号?

    所以,没办法以封地名称为国号,于是朱元璋只能重选国号,而之所以选择“大明”,应该包含了五行说,但与明教、明王出世只能说是巧合。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朱元璋是明教凤阳分舵舵主,使用阴谋诡计逼走了张无忌,掌握了明教大权,建国之后就以“明”为国号。实际上,金庸这是在抹黑朱元璋,因为韩山童与刘福通信奉的主体是白莲教,朱元璋也没有窃取谁的权力,而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

    所谓白莲教,是南宋初年昆山人茅子元所创,崇奉阿弥陀佛,后来在宣教时,与明教、弥勒教、道教互相渗透融合,因此才有白莲教声称“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等说法,元朝义军多次利用白莲教起义,金庸小说里朱元璋与波斯明教关系其实是谬误。由于各种宗教融合,所以韩山童又宣传“明王出世”,希望百姓相信一旦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了,就迎来了光明的极乐世界。

    因此,明朝国号出自明教之说,纯属胡扯,红巾军主要是依靠白莲教聚众,只是在宣传时借用了明教的明王这一角色。

    不过,从“明王出世”看,朱元璋驱除鞑虏,拯救万民于水火,是百姓心目中期盼的“明王”,朱元璋以此自诩,以此为国号,好像也能说得通。只是这一说法有二个不合逻辑之处:一是“明王”只是“王”不是“皇”,朱元璋没有必要自降一级吧;二是朱元璋还是采用儒家治国,“明王出世”是外来宗教说辞,如果明朝国号由此而来,这让天下读书人怎能接受?

    想让天下读书人接受,朱元璋选择的国号就必须出自儒家经典,而“大明”这两个字在儒家经典中就曾多次出现,比如以下:

    《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管子》:“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鉴於大清,视於大明。”

    从明字含义上看,明字始见于甲骨文,就是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的简化组合,本义代表日月交辉而大放光明,由此引申指照亮、点燃、公开的、天亮等,无论是字形还是含义,三千多年来没什么变化。所以,“大明”的含义就很明确了,就是日月交辉而大放光明,还有推翻元朝黑暗统治让万民沐浴于光明之意,与“明王出世”、明教之“明”只是巧合而已。

    可见,本来“大明”出自儒家经典,很有深度的一个国号,也不存在什么争议,但随着岁月变迁,尤其在经过金庸小说的歪说之后,就变得愈加扑朔迷离了。时人对于明宪宗成化帝的认知,多源于当年红极一时的《明朝那些事》。然该书戏说成分过多,时常招人诟病,而且书中对成化朝的篇幅也很简略。故时人对成化朝的认识,很难说不是极为刻板的。本文作者有成化立嗣开始,推出一系列文章,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成化时代。

    提到明朝的皇帝,另类的有好几位,成化帝以他那旷古绝今的“姐弟恋”名噪于后世。随着人们自由恋爱的观念产生,“姐弟恋”已经被人们接受,如今某冰冰的男朋友比她本人小20几岁,似乎成化帝与比他那位大自己17岁的万姑姑的爱情也不再稀奇。

    人们在心理上,有一个选择性记忆,总是会记住某个人不寻常的举动,而忽略掉其他行为。人们只记住成化帝另类的爱情生活,却忽略掉他作为一个帝国执政者主动或者被动做出的决策,如何影响了帝国进程,而帝国进程又是如何影响到他个人决策的。

    即使是常人,也不可能日日夜夜只有一个爱情的主题,琼瑶阿姨也得考虑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一个偌大帝国的一号人物,他在享受做皇帝的优越感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如何保证延续自己来享受这种优越感。成化帝幼年多灾,在他执政的几十年,天赋并不算太高的他,还是进行了一定的努力。

    初为太子

    1

    公元1449年的中秋节,偌大的北京城显得异常冷清,正统帝朱祁镇率五十万明军抗击蒙古人的内犯,传回京城的却是一个比一个让人揪心的消息,先是诸如成国公朱勇等战将战死,后来连皇帝本人也在土木堡被俘虏。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