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未來旅行社系統 >第82章 大廟
    一覺睡醒,唐風感覺渾身痠軟,沒想到這些連鎖酒店的設施如此不堪。.

    在酒店喫完早餐後,揹着揹包拿着平板,一邊四處觀望,一邊查看攻略,其實攻略這種東西還是很有必要查看的,只不過要去正規網站查詢,不然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坑害。

    唐風曾經就遇到過兩名大學生,根據他們的描述就是當初年少輕狂,爲了挑選省錢的線路,在網上搜了一篇窮遊的攻略,這攻略景點線路都沒問題,就是酒店和餐廳有問題,由於兩人不熟悉當地情況,結果入住第一晚就遭賊了,全身家當一掃而光,最後不得不報警處理。

    但是旅遊區人多手雜,報警也無法追回損失,這遊玩的心情自然也不了了之。

    順着縣城主幹道往北,從祝融路右轉進入西街,復前行數百米是御街,也就是岳廟廣場。兩邊的街道從開始的喫喝住行逐漸變成了風格各異的香燭店。

    人類使用天然香料的歷史久遠。從現有的史料可知,春秋戰國時,華夏對香料植物已經有了廣泛的利用。

    人們對香木香草不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詠之,託之寓之。如屈原《離騷》中就有很多精彩的詠歎:“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爲此蕭艾也”,“椒專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幃”。

    秦漢時,隨着國家的統一,疆域的擴大,南方溼熱地區出產的香料逐漸進入中土。隨着“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活躍,東南亞、南亞及歐洲的許多香料也傳入了華夏。沉香、蘇合香、雞舌香等在漢代都已成爲王公貴族的爐中佳品。

    道家思想在漢代的盛行以及佛教的傳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這一時期香文化的發展。

    華夏香文化的發展可概括爲:起始於春秋,成長於漢,完備於唐,鼎盛於宋。

    近現代以來,華夏民族命運多舛,香文化的發展也受到了巨大的阻抑,漸漸被侷限在廟宇神壇之中。以至當今有很多人都將香視爲宗教文化之一隅,甚而歸入封建迷信的範疇,實爲時代之遺憾。

    南嶽大廟是華國江南最大的古建築羣,有“江南第一廟”“南國故宮”之稱,根據現存資料記載,始建於唐,後經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繕擴建,於光緒八年(1882年)形成現在98500平方米的規模。

    由於衡山周圍相當一部分地區都屬於景區保護區,所以整個縣城建築比較偏古,並且考慮到生態環境,建築設施佔地都比較小,其中最顯眼的就是街道。

    縱使岳廟廣場被稱之爲廣場,實際是也就是一條不太寬闊的街道,加上兩邊車位的影響,稱之爲岳廟街也不爲過。

    岳廟入口第一進是正門,也叫櫺星門,由花崗石砌成,門前有一對石獅子,姿態雄偉,門內翠柏挺立,綠草如茵。

    此時無數遊人,姿態各異的在這裏拍照留戀,還有一些香客、信徒身背布袋,雙手合十,低調的從路邊一邊前進一邊低聲唸叨着。

    唐風順着人流進入其中,第二進爲盤龍亭,又稱奎星閣,舊時於此演戲。閣方形,臺基高約2米,花崗岩砌成,中有十字通道。閣樓木石結構,重檐歇山頂,覆黃琉璃,檐下飾斗拱、彩繪雕鏤。覆鬥形藻井中雕有一條巨大的鎦金盤龍,故又名盤龍亭。

    北面懸橫額:“古往今來。”柱聯爲:“登峯巔俯視洞庭,高唱江從東去;問天下誰稱福地,長歌風從南來。”南檐下有“奎星閣”豎額,柱聯爲:“亭有盤龍,何不在天飛霹電;嶽常集鳳,都來此地聽簫韶。”

    第三進爲城門式的三大洞門,正中叫正川門,門內有玲瓏別緻的御碑亭,亭內有清聖祖康熙四十七年(1708)爲重修南嶽廟而立的一個巨大的龜馱石碑,碑文系康熙親筆。

    第四進爲御碑亭,八角重檐攢尖頂,紅柱碧瓦,飛檐翹角。檐下斗拱,玲瓏剔透。

    亭週四面爲紅牆,每方開一拱門,亭內置一巨大馱碑。狀似烏龜,古傳爲負重之獸霸下。碑高32米,寬2米,系整塊青石鏤成,上刻清康熙帝玄燁親撰的《重修南嶽廟記》,全文297字,楷體,此碑爲1985年重置。亭上有“御碑亭”豎額,額枋上書不同形體的古篆“壽”字二百個,寓意南嶽爲“壽嶽”。

    第五進爲嘉應門,到達此門就算到了南嶽大廟的中心位置,由此往東是一排八個道觀,由此往西,則是八個佛寺。唐風四處觀看了一番,發現這裏有很多柱子竟然都被各大公司供奉着,不過也有開國時代的司令部、將軍供奉的,還有更久遠的,這麼對比下來,一些不和諧的感覺瞬間便化爲歷史的厚重感。

    第六進爲御書樓。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四周繞回廊,前有丹墀,中嵌蟠龍。樓上四周裝鏤空窗格,其斗拱形制奇特,七踩三翹,爲古代所罕見。南檐下有“御書樓”橫額。

    第七進爲正殿,殿前是一塊大坪,正殿聳立在17級的石階上,正中的石階嵌有漢白玉游龍浮雕,正殿高72丈,爲重檐歇山頂建築,內外共有72根大石柱,象徵南嶽72峯。

    殿頂覆蓋着橙黃色的琉璃瓦。並飾有寶劍、大小蟠龍和八仙中的人物,飛檐四角,垂有銅鈴,檐下窗櫺、壁板,都雕刻着各種人物故事或花木鳥獸,後牆上繪有大幅雲龍、丹鳳。大殿臺階四周,有麻石欄杆圍繞,柱頭上雕刻有獅子、麒麟、大象和駿馬,欄杆中嵌有漢白玉雙面浮雕144塊。

    殿內供奉着南嶽最大的神仙“南嶽聖君”,至於這個聖君姓誰名誰,至今無跡可查,唐風觀摩一陣,從旁邊的遊客中就聽到了不下於三四個版本,不得不說這位聖君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

    第八進爲寢官。亦稱謹身殿,後殿。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和正殿丹墀相連。殿中設聖帝和夫人景明後、聖帝父母親坐像,故亦稱聖公聖母殿。檐下裝有粗獷的斗拱,天花繪製精美。

    第九進爲後山門。亦稱北後門,是岳廟中軸線的終點。磚木結構,單檐硬山頂,紅牆黃瓦,屋脊上飾有寶頂和走獸。門東爲注生殿,祀注生真君,民間亦稱註生娘娘。門柱聯爲:“注性優劣惟善人知止善地;生命壽夭皆由自造不由天。”西爲轄神殿。一門兩殿相連,一字排開,裝飾古雅大方。出後門,即可登山。

    大廟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譽爲“江南三絕”。同時以八百蛟龍爲最大特色,無論殿宇的樑柱、屋檐,還是柱基、神座,乃至門框、斗拱,神態各異的蛟龍,隨處可見,原來這裏自古就有八百蛟龍護南嶽的傳說。

    南嶽大廟始建於唐初,至少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風雨滄桑,更替輪迴,多少帝王已化爲泥土,多少英雄已歸隱江湖,而南嶽大廟依然紅牆黃瓦,翠柏森森,衆生雲集,香火嫋嫋,儒、釋、道三教共存一廟,這是我國乃至世界廟宇中絕無僅有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