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未來旅行社系統 >第106章 遊覽
    到達寺廟門口,右邊擠滿了排隊的人羣,三人好奇的看了一眼,門頭上寫着少林歡喜地。.shung

    “歡喜地?這麼明目張膽了?”李軍詫異道。

    唐風拍了他一下道:“想什麼呢,旁邊不是寫了嘛,少林素齋。”

    “淘米盡沙明祖意,搬柴運水見禪心。這個明祖是誰啊?是他讓人往米里放沙子的,還有這個禪心,看起來是個高人啊,不過要搬柴運水才能見。”羅小佳也在一邊唸叨着。

    唐風也點頭道:“第一句可能是練鐵砂掌的祕訣,難怪那些人用鐵砂練不成鐵砂掌,原來是要放米進去,至於這個禪心,可能是和窮苦老和尚吧,別人想問他佛理,但是又不好空手過去,只好幫幫忙咯。”

    “噗嗤!!”在三人暢所欲言時,身後幾個遊客轟然大笑。

    “小兄弟,你們這悟性高啊,三言兩語就找到了一門絕學。”

    “厲害厲害了,比導遊說的還像那麼一回事。”

    “你們是認爲武僧耍不動棍子了呢?還是提不起刀了?”

    在遊客的揶揄聲中,三人臉色一變,馬上鑽進人流中逃之夭夭,現代社會什麼都不怕,就怕上綱上線,到時候說都說不清楚,還是先走爲妙。

    經甬道過碑林後便是天王殿,門頭有“天下第一祖庭”橫匾,該殿紅牆綠瓦,斗拱彩繪,內塑四大天王和“哼哈”兩大金剛神像,均揚拳劈腿,英姿威武。

    穿過天王殿到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前側有鐘鼓樓,東面爲鐘樓,西面爲鼓樓,兩座樓均有四層,造型巧妙,巍峨雄偉,是我國建築史上的珍品。原建築毀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後來在1994年和1996年,當地政府按照兩樓原先的樣子重新修建。

    “晨鐘暮鼓”是寺僧起居和進行佛事活動的一種信號。鐘樓前碑刻爲《皇帝嵩嶽少林寺碑》俗稱《李世民碑》,刻立於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諭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戰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親筆草簽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書”七個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書。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賜少林寺柏谷莊御書碑記》,記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攝的歷史依據。

    大雄寶殿是寺院佛事活動的中心場所,與天王殿、藏經閣並稱爲三大佛殿。原建築毀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1986年重建。殿內供釋迦牟尼、藥師佛、阿彌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懸掛康熙皇帝御筆親書的“寶樹芳蓮”四個大字,屏牆後壁有觀音塑像,兩側塑有十八羅漢像。殿內供奉着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的神像,屏牆後面懸塑觀音像,兩側有十八羅漢侍立。

    大雄寶殿之後就是名聞遐邇的少林藏經閣,又名法堂,位於少林寺大雄寶殿之後的中軸線上,爲高僧講經說法和貯存佛經典籍之所。少林寺藏經閣現存《中華大藏經》、《龍藏》、《大正藏》、《高麗藏》等典籍計數萬冊。據碑銘記載,此閣創建於元代至明洪武(1341-1368年)年間。

    少林寺藏經閣殿內原供達摩面壁石、法器及包括明代大藏經在內的5000餘卷佛經圖籍等。

    1928年,該殿被石友三焚燒,殿內經卷、武術書籍、達摩影石等俱被毀,僅存殿基及牆體石柱14根。現藏經閣是依據毀前資料,於1992至1993年間在原址上重新設計建造的。

    內供有少林寺的一位緬甸國弟子於1996年揖贈的漢白玉臥佛像一尊。在藏經閣月臺下有一口大鐵鍋,明代萬曆年鑄造,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

    “這就是藏經閣啊,不知道易筋經、降龍十八掌、九陽神功、洗髓經這些還在不在?要是沒有了,隨便來點七十二絕技也不錯。”李軍一邊唸叨着,一邊就往裏面跑去。

    唐風兩人雖然沒說什麼,但是奔跑的速度並沒落後很遠,把身邊的遊客擠得人仰馬翻。

    進入藏經閣,一尊漢白玉臥觀音像屹立正方,牌匾“以戒爲師”高懸於上。藏經閣四周由藏經櫃圍繞,櫃子上寫着“正法眼藏”,各種珍貴藏經原件擺放在櫥窗內,儼然一座佛教圖書館。

    說到‘藏經閣’衆所周知,但是這個‘藏’是個多音字,到底怎麼讀?只聽裏面的僧人解釋道:“在佛教裏面,大藏(zang)經爲規範讀法,藏經閣就是存放大藏經的地方,因此這裏讀作藏(zang)經閣纔對。”

    “別說這些了,掃地僧呢?你們的掃地僧去了哪裏?難道都變成了解說僧?”幾名年輕遊客起鬨道,隨後得到衆人的響應。

    李軍也站在人羣裏大聲道:“祕籍呢?祕籍拿出來看看。”

    “對,給我們看看,拍張照片也行。”

    大部分跟着胡鬧的都是一些年輕人,雖然嘴上喊得兇,但是都沒有實際動作,旁邊的其他遊客則是喜聞樂見,不阻止不參與,而現場的僧人明顯也是見多識廣,眼皮都不見擡一下,直接喊道:“想學武,去武校那邊報名吧,我都沒見過你們說的這些呢。”

    一場鬧劇很快就結束了,看到僧人的反應,想來早就見怪不怪了,關於這些東西,不僅是遊客想一探究竟的,估計很多僧人也會有這些想法,畢竟太深入人心了。

    藏經閣東西兩廂分別有禪房、客堂、方丈室、齋堂、僧舍、禪堂、練功房等,與一般佛寺建築並無大異。

    藏經閣之後是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與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於此,並賦詩一首:“明日瞻中嶽,今宵宿少林。”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曆遊少林寺時即以方丈室爲行宮,故又稱“龍庭”。該室初建年代約爲明初,經歷代維修,現存建築爲清代遺物。

    今室內正中置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週年時信徒贈送的雞血石“佛祖**”浮雕,北壁內側置少林寺傳代世系譜,東側放置的是彌勒佛銅像,牆上掛有“佛門八大僧圖”、“達摩一葦渡江圖”。室內還有1980年日本贈送的銅質達摩像。

    其後是立雪亭,又稱達摩亭,建於明代,1980年重新修繕。門前懸楹聯:“禪宗初祖天竺僧,斷臂求法立雪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