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戰國俠義 >第26章 遇羊而菜
    鐘聲陣陣,悠揚悅耳,大王用膳的時間到了。

    一行內侍,捧着熱氣騰騰的菜盤,雁行般從御廚送到餐廳,那撲鼻的香味,使龐涓忍不住的一口口嚥唾沫。

    前途尚難預測,等到中午真是又累又餓又着急,真有點兒堅持不住了,卻又不敢提任何建議。

    正在焦灼不安之際,忽見二人擡着一個大盤,上面是一隻烤全羊,猛憶起老師曾說自己:

    “遇羊而菜”。

    心中大喜:

    “今天可能有希望呢”

    陡然躊躇滿志:

    “眼饞什麼明天當了大官,豈不也可隨意喫”

    但公叔痤知道惠王貪喫,一頓午飯要用很長時間,自己也餓了,就想帶龐涓回去,下午或明天再來。

    不料,魏惠王竟然想起相國曾經求見,被老孟給耽擱了,便傳旨讓公叔痤來共進午餐,當然不會有龐涓的份兒。

    公叔痤只得讓他繼續等待,好在此時龐涓有強大的精神支柱撐着,也就耐得住轆轆飢腸的嚴重抗議。

    烤全羊是魏惠王最愛喫的一道菜,品嚐起來,不到盡剩骨架不會停手。

    酒足飯飽後,正想找點事兒解悶兒,聽相國說龐涓是個挺有才能的武將,便令傳上殿來,欣賞欣賞。

    從上往下望去,只見那龐涓身材高大,器宇軒昂,邁着穩健的軍人步伐,端莊而至。

    先有幾分好感,待他行禮拜見後便命賜座,口氣也比較謙遜溫和:

    “愛卿此來,何以教寡人”

    龐涓再拜下去:

    “臣何敢言教”

    等惠王揮手示意讓他入座後,可就侃侃而談了:

    “觀夫我大魏,東西鄰齊、秦,南北接楚、韓、趙,其弊也,四面受敵;其利也,可隨時窺機打擊任何敵國。

    關鍵在於自己的實力如何,如今天下紛爭,各爲己利,禮儀同虛設,王道迂闊而莫爲,力弱者挨欺負,強大者主宰天下

    所以當務之急,是加強我們的軍事力量,一方面保持一定的軍隊數量;

    一方面提高將士的作戰素質,使我們的部隊能夠應付四面八方的挑戰,而且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魏惠王鼓掌大叫:

    “對極對極”

    這一番開場白真是對正了魏惠王的脾胃,已讓他心花怒放。

    再問兵書戰策,龐涓更是滔滔不絕,讓魏惠王佩服得五體投地。

    當即封爲“大將軍”,實際上已把全部軍事指揮權全都交給龐涓。

    龐涓果然不負惠王所望,大大提高“武卒”的待遇,激發了軍人練武提高本領的積極性,從而全面提高了部隊的軍事素質。

    提高軍隊待遇當然得增大開支,但龐涓又規定士卒必自備馬匹、裝備。

    把軍費的負擔大部分轉嫁給老百姓,算總賬還是國家合算。

    最後,龐涓還實行“將領年輕化”。

    不但中下級軍官,連公子卬、龍賈這些高級將領也都退居二線,逐漸把符合要求的人選提拔上來。

    以他爲核心,在軍隊中樹立起他的“絕對權威”。

    通過這一系列措施,魏國首先達到精兵五十萬。

    周武王伐紂時,屬於他自己的兵力爲:

    兵車三百承,虎賁衛士三千,甲士四萬五千,做了“天子”可以統帥“六軍”也只五萬四千人。

    春秋時代人口增多,齊恆公、晉文公等“霸主”的軍隊也不過六、七萬。

    “五十萬”當時是個巨大的數字。

    既顯示了魏惠王和龐涓窮兵黷武、擴展軍備、發動侵略的野心,也反映了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人口繁衍加快的現實。

    在魏的帶動下,各國競相擴充軍隊,一般都有四、五十萬,大國如楚霸王號稱百萬;

    戰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雙方出動幾十萬兵力已不新鮮。

    秦國在長平之戰僅坑殺的趙軍俘虜就達四十多萬。

    “國富兵強”後,實力的膨脹使龐涓急於發燒,便尋找各種理由,向鄰國發動了一連串的侵略戰爭:

    伐趙伐韓,侵宋侵鄭;

    與秦鏖戰於元裏,大敗齊軍於觀上

    寶劍初試,果然鋒利,魏軍每次出戰都是奏凱而還,龐涓狂妄地告訴魏惠王:

    “不出十年,當今天下無不拱手聽命於大王之前”

    魏惠王自然非常高興,又加封他爲上將軍。

    從此龐涓軍權在握,勢傾朝野,成爲惠王以下第二號人物,地位顯赫、不可一世。

    走路時眼睛上仰四十五度角,除看惠王外不再平視。

    這一天,墨子路過安邑。

    因是名人,魏惠王忙請到宮中,儘管被“非攻”、“兼愛”等大道理又教訓了一頓,還是殷勤招待。

    墨子也看出魏惠王毫無興趣,根本聽不進去,但誨人不倦、言無不盡宣揚正義是自己的責任。

    也許對方暫時不能接受,只望他有朝一日旋踵頓悟,立地成佛。

    魏惠王卻是另有打算:

    得一龐涓喫到甜頭,墨家人才濟濟,便拐彎抹角地想請墨子給多推薦幾個。

    墨子聽明白了他的意思,但他要人是爲了發動戰爭,與“非攻”背道而馳。

    本不想幫這個忙,忽然想起鬼谷子那兒見到的孫臏。

    雖然也是研究軍事的,但爲人溫和厚道,傾向於謙遜禮讓。

    其纔不在龐涓之下,有過之而無不及。

    定也會受到重用,甚至超過龐涓。

    在他的影響下,也許能讓魏惠王有所收斂,乃至改弦更張也未可知。

    墨老先生這類人總相信“德”的感化力量是無窮的,於是便向魏惠王推薦:

    “孫臏乃鬼谷子高徒,龐大將軍的師弟,得其祖孫武之兵法真傳,大王何不聘而招之”

    老先生本是一番濟世救民的好意,卻怎知這一句話竟徹底改變了孫、龐二人的命運,在後來引出天翻地覆的紛爭

    龐涓走後,孫臏雖也感到孤寂。

    但他性情恬淡,隨遇而安,每日依舊擔水打柴,研讀兵法,生活得風平浪靜。

    聽說龐涓在魏已大展宏圖,成爲不可一世的“上將軍”他也無動於衷。

    鬼谷子先生看在眼裏,便有意探探他的志向,一日講完課後,似閒談地問他:

    “龐涓在魏如今手握重權,你倆是結拜兄弟,爲什麼不去投奔他也爲自己尋個富貴前程”

    孫臏搖搖頭:

    “弟子自幼處在貧困之中,多蒙恩師收留才免於飢寒,其實是個苦命人,享不得榮華富貴。

    而且,正如您所講的:

    當年先祖振弱吳而破強楚,天下聞名,婦孺皆知,如今不也是爲一抔黃土所掩埋,連墳墓都找不到了嗎

    細想起來,名利果然如浮雲,便是苦苦追到,轉瞬即被風吹散,有何樂趣

    還不如跟隨師傅修真養性學些知識,能免去愚昧也就罷了;

    師兄若肯踐前言,卻不過情面,只得走一回,既然忙得顧不上我,也就不想去投奔他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