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末妖僧 >第571章 一身甲冑肆橫行
    經過兩個月的鏖戰,李自成終於拿下了潼關,不僅順利打回了陝西老家,還擺脫了中原戰局不利的局面。

    明末的戰爭講究贏家通喫,勝利的一方不僅可以得到大量糧草軍械,還能收攏降兵,甚至招攬大將,此戰他就招攬到了陳永福父子兩員虎將,收攏了幾萬降兵,實力再次上了一個臺階。

    李自成站在高大的潼關城牆上,舉目四望,一時風頭無兩。

    牛金星來到城牆,恭恭敬敬地道喜,“闖王,秦軍被全殲,孫傳庭死於亂軍之中,只有高傑和牛成虎逃脫,咱們義軍大勝啊,終於可以打回老家去了。”

    “是啊,大勝啊,大勝!”李自成心裏的石頭總算落了地,呵呵笑道,“此戰我與孫傳庭本旗鼓相當,孫氏雖敗非戰之罪也,若非明廷氣數將近,我豈能得勝?”

    劉宗敏道,“這一仗確實打得過癮,贏得也很痛快,若非侯老兒的拖延和八大王的牽制,咱們闖軍幾乎要功敗垂成已。”

    這一仗確實贏得有些僥倖,但大明的現狀就是這樣,官軍明明佔據優勢,總是不能轉爲勝勢,義軍總是岌岌可危,卻總能逢凶化吉。

    這樣的場面他們經歷不知多少次了,就算被打成光桿司令,他們照樣有信心東山再起,這一次根本算不上什麼。

    李自成道,“傳令,馬世耀鎮守關城,咱們即刻西進攻取西安。”

    當夜,李自成召開軍事會議,除了馬世耀守潼關以外,還傳令鎮守河南的田建秀即刻放棄中原,他要把全部精力用來京營陝西和甘肅。

    八月初八,李自成率大軍西進,初十下華陰,修整一天之後繼續出發,三天以後攻下華州,終於和過江龍的義軍會師了。

    原來這過江龍不是別人,正是一隻虎李過。

    李過大步上前單膝下跪,道,“侄兒見過叔父,侄兒此行,幸不辱命。”

    李自成大喜,哈哈大笑道,“補之,幹得好,幹得好。哈哈,這一別半年,叔父可擔心你了。”

    李過叫來一個青年人,“來亨,來見過闖王。”

    李來亨意氣風發,單膝下跪,大聲道,“小將李來亨見過闖王。”

    李自成親手扶起李來亨,又在他的胳膊上拍了幾下,讚道,“早就聽說你收了個兒子叫李來亨,英武異常,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

    李過介紹道,“闖王,這一次襲殺過江龍吞併其部下,來亨當居首功。”

    李自成雙眉一揚,盯着李來亨,問道,“哦,來亨做了什麼驚天動地之舉?”

    李過道,“來亨提前潛入過江龍的山寨,與侄兒裏應外合,在寨門口一人獨戰九人,端的英勇無比。”

    李過看着李來亨驕傲的神情,接着說道,“後來聯繫王員外,到華縣聯繫豪傑逼迫劉守正投降,都是來亨的功勞。”

    李自成以及衆將不由得對眼前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稱讚道,“好,好,自古英雄出少年,驢球子,真不錯!”

    李自成誇讚了幾句,又笑着問道,“來亨幹了這麼多,你幹什麼去了?”

    李來亨忙插話道,“父親整合過江龍的舊部,招納周圍山匪流民,比孫兒忙多了。”

    牛金星忙拍馬道,“恭喜闖王,義軍有如此少年英雄,闖王大業後繼有人啊。”

    李自成道,“是啊,咱們義軍就是要有這樣的年輕人才好!”

    他已近不惑之年仍然沒有子嗣,衆人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裏着急得很。李自成上次和劉慧明會談之後,就決定加大力度培養李過,這段時間派他東奔西走積累戰功的,就是要讓他儘快脫穎而出,然而李過雖名爲他的侄子,其實只比他小四個月,若自己壽終正寢,李過也基本上老得走不動路了。

    李自成又想起了劉慧明那句話,“你乾的這種職業,至少要培養兩代接班人才能確保軍心不亂!”

    如今他又有了這麼優秀的義子,自己的大業就不愁後繼無人了。

    “好,好!來亨真是本帥麒麟兒也!”李自成摸着李來亨的後頸,讚道,“有此後生,何愁大業不成?”

    衆人紛紛拍馬附和,李自成想起衆多兄弟都是妻離子散的下場,道,“捷軒啊,你跟我這麼多年出生入死,連婆姨都殺了!現在局勢好些了,你也該重新娶妻生子了。”

    劉宗敏忙道,“闖王說得事,這次到了西安,咱就託您幫我取一房婆姨生幾個娃子,俺老劉以後還有爵位要等他們繼承呢,沒有兒子可不成。”

    衆人哈哈大笑,李自成指着隨行的將領道,“這一點,咱們要像劉慧明學,他也是孑然一身,一有條件就到處找女人生娃子,咱們也不能落了後手!”

    衆人忙大聲應是,紛紛感謝闖王的仁義貼己。

    李自成豪氣頓生,想起自己兒時做的一首詩,不由得唸了出來,“一身甲冑肆橫行,滿腹玄黃未易評。慣向秋畦私竊谷,偏於夜月暗偷營。雙鰲恰是鋼叉舉,八股渾如寶劍擎。只怕釣鰲人設鉺,捉將沸釜送殘生。”

    “好詩,好詩!”牛金星第一個站出來恭維,“闖王此詩大氣磅礴,真乃英雄氣概也。”

    宋企郊也讚道,“一身甲冑肆橫行,不就是闖王現在嗎?”

    李自成呵呵笑道,“我兒時家貧自小就給人放羊,沒有錢讀不起書,我沒事就去偷聽寨子裏私塾先生講學。先生見我好學,也不趕我,還經常考校我的學問。一日,先生請學子喫蟹,讓學子以螃蟹爲題作詩,此詩正是我那時所做,這一晃已經快三十年了。”

    衆人紛紛誇讚。

    李岩心裏卻在想,這詩雖然大氣磅礴,只是結尾兩句不祥,闖王恐結局不妙啊。

    心裏做如是想,嘴上還是問道,“不知闖王的先生如何評說這首詩?”

    李自成想起當時的情景來,先生看了此詩說他以後一定能幹成一番大事業,但恐不得好死,便自動省略了下半句,“先生說我以後定能幹成一番大事,不成想今日得遂先生之願矣。”

    牛金星拍馬屁道,“這哪是先生,分明就是未卜先知的仙人啊!闖王當細細尋訪,厚報之。”

    李自成嘆了一口氣,“唉,我上學那會兒他就已經年過半百,現在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牛金星道,“昔日漢光武帝初到河北恰遇王朗之亂,追兵四起不知何往,路遇一老者指路,那老者曰‘信都郡爲長安留守,去此不過八十里’,光武聞訊大喜,遂脫困。後來,光武興復漢室,爲感謝老者指路之恩,就爲他建廟立碑,四時祭祀,闖王也當如此。”

    李自成心裏雖不願意,但想了想還是同意了,“既如此,咱也學學先賢古人。”

    李巖適時提醒道,“闖王,王員外等人已在外面等候多時,可否現在宣他們覲見?”

    “好!”李自成大手一揮,“宣他們進來吧。”

    王員外領着一羣土財主亦步亦趨地來到州衙,見到李自成納頭便拜,大聲道,“鄉紳王喜福代表關中父老恭迎闖王榮歸故里。”

    李自成哈哈大笑,“王員外,好,好,你們都起來吧,大家都是鄉親,以後當和睦相處。補之給你們的承諾,本王全部應允了。”

    員外們大喜,紛紛讚頌李自成的仁義,李自成心裏感到一陣噁心,但臉上還是掛着和煦的笑容,一一撫慰道,“你們能及時改邪歸正,助我義軍奪取潼關,乃是義軍的功臣,可別生分了。”

    王員外又從懷裏拿出一份禮單,“稟闖王,此乃鄉親們一點兒心意,請闖王收下以助軍資。”

    李自成歡歡喜喜地讓人接過來,“如此甚好,甚好。我也不讓你白出銀子。”

    看了一眼侍候在一邊的宋企郊,吩咐道,“這些義紳這一次出了家丁助戰的,願意留在義軍中都要一一授予官職,不願意留下的可給一筆資材讓其歸故里。”

    李自成又看了一眼衆鄉紳,道,“除此之外,你們每一戶都可以推薦兩個子侄來義軍中做官,奔大好前程。”

    李自成這一手乃是跟劉慧明學的,自從劉慧明和他談過一次之後,他就特別注意劉慧明的一舉一動。後來,李過在新鄉盤桓了一段日子,離開以後,就把自己一路打聽的情況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李自成,當李自成聽說劉慧明用二十個幕僚的名額就籌集到了十萬石糧食之時,不禁大爲喫驚,顧君恩又給他分析了劉慧明此舉的深意,聽得他點頭不已。

    從此以後,他便事事學習劉慧明,特別是他在北京主辦的《京報》他更是每期都買回來和幕僚們仔細研讀,在河南推行政令也比歷史上寬鬆了不少,這半年來很得河南士紳百姓的擁戴。

    鑑於報紙的威力,李自成也在義軍中選擇一批讀書人像模像樣地辦了一個《義報》,以此宣傳闖軍的軍威軍紀、英雄人物和政策等。

    衆人一聽可以推薦族中子侄到闖軍營中做官,紛紛磕頭拜謝道,“多謝闖王提拔,我等願世代忠於闖王,爲闖王之大業鞠躬盡瘁!”

    李自成哈哈大笑,當即宣佈在州衙設宴款待功臣和投降過來的士紳們,並宣佈了義軍善待士紳的政策,全部登在《義報》上,頒行天下。

    王員外等人拿到李自成頒發的手令對李自成的誠意再不遲疑,一回到家就把族裏最有能力的族人推薦到李自成手下做官。

    李自成終於嚐到了交結士紳的甜頭,也不經意間轉變了自己的立場,他跟歷史上的那個自己已經有了根本的不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