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陛下因何造反 >第486章 你要造反不成?
    畢竟兩家相交莫逆,李信並沒有立刻就走,在袁府客房住了下來。

    袁可立說話算話,第二日一早便立刻出發,乘坐馬車一路向南趕往揚州,若無意外的話,他定然能夠在揚州追上皇帝。

    袁樞今年三十二歲,因父親兵部尚書的身份得以蔭官,在戶部任郎中,兩年前,袁樞母喪,按制受孝三年,等到明年孝滿便會歸京。

    袁李兩家有通家之好,袁樞熱情款待李信,邀請他在睢州遊玩幾日。

    睢州故稱襄邑,地處豫東平原,並無風景之勝,唯一能夠遊玩的便是城北之湖。睢州城北本就地窪,當初修城的時候又取土築城,形成一處巨坑,大明二百年,黃河數次決口,嘉靖年間黃河水自開封東決口,大水滾滾南下一直涌到睢州,水退之後,在城北形成了方圓近千畝水面的大湖。

    湖周遍布蘆葦,湖心有數處小洲,水鳥在湖面上飛翔,看起來野趣盎然。不過李信滿腹心思,哪有心情欣賞美景?

    正當李信準備告退之時,突然有袁家僕人來報,歸德侯公子來訪。

    侯公子名叫侯方域,現戶部侍郎侯恂之子,聞聽侯方域到來,袁樞很是驚訝,命人接入府中。

    “朝宗不是應該隨令尊在京中嗎,何時回到了歸德府?”給李信侯方域二人相互介紹之後,袁樞詫異的問道。

    “小侄明年要應童子試,故提前回鄉也好結交一下歸德府少年英傑。”侯方域笑嘻嘻道。

    袁樞和侯恂同朝爲官,又比侯方域大了近二十歲,侯方域向來以晚輩自居。

    “既結交歸德少年英傑,來找我這老朽作甚?”袁樞笑道。

    “世叔可不老,正當少年時也。”侯方域亦笑道。

    袁樞雖然是蔭官身份,但卻是能詩善畫。其詩文韻致甚高,與董其昌、黃道周、倪元璐、錢謙益、劉理順、方以智、王時敏、王鐸等名士相唱和,風流倜儻名滿天下。錢謙益曾盛讚其“負文武大略,博雅好古,登高能賦,可爲大夫”。

    侯方域雖然年少,在詩文方面卻頗有造詣,對家鄉前輩袁樞詩畫學問十分推崇,剛回家鄉便巴巴地前來拜訪。

    “世叔,小侄在回鄉途中偶得詩一首,請世叔雅正。”侯方域說着,從懷中取出一頁寫滿字跡的紙,交到了袁樞手中。

    “安得延津劍,劃然肅清朗。

    元侯二十四,跡與蕭曹仿。

    仗策蕩烽煙,名畫麒麟上。

    我亦閱修途,努力嗣前響。

    ......

    奔走謁天門,所期奏安攘。”

    “好詩!此詩直抒胸意,文筆精煉,詞句工整,真乃上佳之作!”袁樞讀完,擊節讚歎道。此詩雖然斧鑿痕跡較重,但大氣龐然,侯方域一個十四歲少年能寫出這樣的詩,真是才華橫溢,可謂少年天才!

    “世叔謬讚了。”侯方域臉上露出得色,口中卻謙遜道。

    “世叔守孝在家,不知可有大作?”

    侯方域和袁樞二人就此交談起來,卻把李信晾在一邊。袁樞是詩畫大家,連董其昌、黃道周、錢謙益都讚譽欣賞其水平的人物。侯方域現在雖然因年少名聲不顯,其後卻被稱爲明末四公子之一,散文三大家,論名氣甚至要超過袁樞。和這二人相比,李信雖然是舉人身份,但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遠遠不如。

    袁樞尚能照顧李信的情緒,時和李信攀談,不使李信感到冷落,而侯方域年少氣盛、恃才傲物,察覺李信文學水平很渣後便不再理會他,只顧與袁樞攀談。

    “陛下南巡,在山東掀起軒然大波,現在又派平北侯來河南任總兵,不知二位如何看此事?”李信忍不住插話,試圖把談話內容拉回自己熟悉的節奏。

    “陛下乃一代英主,平北侯戰功赫赫,其來河南任總兵自然是好事!”被打斷了話題,侯方域很是不爽道。

    侯方域之父侯恂去年還在大同任巡撫,孫傳庭整頓三邊,對侯恂總歸沒有太過爲難,後因攻佔漠南蒙古大捷,侯恂負責籌集糧草也算是有功,被調回京裏擔任戶部侍郎。所以,侯方域對皇帝並沒有什麼敵視,反而因收復遼東平定遼南,視皇帝爲一代英主。不得不說,現在的侯方域根本沒有政治敏感性。

    “家父已經趕往揚州,想必一切都會好起來,賢弟勿憂慮。”袁樞勸李信道。

    話不投機,李信不願再留在睢州,當即告辭返回杞縣。袁樞苦留之後,只能送別。

    睢州到杞縣不過六十餘里,李信下午時分乘坐馬車出發,中途在邢口驛住了一晚,次日上午便趕回了杞縣。

    李家並未住在杞縣城中,而是在距縣城北二十里的莊園。回到家中,李信向父親稟告了睢州之行。李精白讓李信稍安勿躁,自己畢竟當過尚書,乃是朝廷重臣,想必那平北侯輕易不會對李家動手。

    “父親謬矣,陛下連親叔都拿下了,京中勳貴也被殺不少,可見根本是個不講情面之人,豈會因父親您當過朝廷重臣而饒恕咱們李家?”李信急道。

    “着急有什麼用?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李精白嘆道。

    對父親的保守李信極爲不滿,但卻也沒有辦法。只能自個回房苦思對策,如何能使李家逃過這一劫。

    誰知道第二天,突然有消息傳來,杞縣城南宗店有饑民造反,短短兩日聚集了兩三千人,正向杞縣縣城攻去。

    李信頓時精神一振,他突然發現一個改變李家境遇了良機,便匆匆前去拜見父親。

    “父親,宗店饑民造反您聽說了嗎?”李信興奮的道。

    李精白點點頭:“那又怎樣?杞縣城中有軍兵數百,區區饑民還打不下杞縣城,我李家莊位於城北,和宗店隔着縣城,饑民打不到咱家來。”

    “父親,這是一次改變咱李家境遇的極好機會啊!”李信興奮的道。

    “孽子,你要造反不成?”李精白勃然大怒。

    李家世代官宦,便是受到一些委屈,豈能走到作亂造反之途?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