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二百三十二章 醫學之外的醫論
    國子監大門頂端,插着一面日月旗,鮮豔異常,迎風而動。

    朱允炆走入國子監,楊士奇陪在一側。

    “皇上,國子監革新之後,雖苦於沒有書籍可讀,但因黑板出現,衆監生只需認真聽講,便可知其學問,不誤修學。”

    楊士奇對於黑板給予了高度認可。

    朱允炆看了看不遠處的醫學院,擡手指了指頭,說道:“黑板的出現,雖解決了教學方法的問題,但真正需要解決的,還是這裏。”

    楊士奇清楚,朱允炆想要改變的是人的認識。

    “朕要去醫學院講一些醫學之事,楊先生可願意聽一聽?”

    朱允炆平和地問道。

    楊士奇認真地回道:“皇上對醫學見地新穎,臣仰慕不已。”

    國子監醫學院可謂精英薈萃,實力雄厚。

    院長戴原禮不需多說,神醫泰斗,太醫院何淵、黃岩、丁明登、程名相等也是名聲在外,更有地方之上召集而來的名醫,如鬱震、陳以誠、匡愚、陳弓、陳常、吳仲德等。

    這些人匯聚一堂,正在集中精神編纂醫學書籍,聽聞皇上來了,不由紛紛起身行禮。

    一番禮儀與寒暄之後,朱允炆翻看着尚未完本的《醫學初典》,裏面內容並不晦澀難懂,而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戴院使,諸位,朕今日來醫學院,一是應戴院使、匡愚、鬱震等醫師邀請而至,二是想與諸位談論下,醫學之外的醫學。”

    朱允炆看着衆人,含笑說道。

    戴原禮老臉堆笑,道:“皇上能來,實屬醫學院榮光。只是臣等愚昧,不知何爲醫學之外的醫學?”

    朱允炆示意戴原禮等人坐下,吩咐雙喜將揹着的木匣放在桌案上,讓其與顧三審在門外等候,方對衆人說道:“論說醫學,朕實乃是門外漢,在諸位面前談說,可謂班門弄斧。朕深知醫術玄奧,非有數十年積累與見識,不可大成。”

    “朕並不懂醫學,無法與諸位談說醫學本身,但因緣際會之下,朕聽聞過一些奇妙醫論,而這些醫論,迥然不同於陰陽、五行與經絡學說,但仔細說來,其亦是醫學之內事,由此,朕說它是醫學之外的醫學,諸位姑且一聽,便當朕說了一段書。”

    戴原禮、匡愚等人肅然地看着朱允炆,他雖是帝王,但卻對人誠懇,待人和善,難得還有着清醒認識,從不自傲,更不會以君權凌駕於學問。

    朱允炆打開木匣,拿出了一個空碗,對衆醫師說道:“前宋時期,有名醫宋慈,提出過滴血驗親之法,不知諸位如何看?”

    沒錯,滴血驗親的提出者是宋代宋慈。

    宋慈可不像是《大宋提刑官》裏面演得那麼簡單,他不僅是世界公認的“法醫鑑定學”祖師,還是一個當過官,帶過兵,打過仗,賑過災的厲害人物。

    在其《洗冤集錄》中,記載了兩種滴血驗親之法:

    一是滴骨法,即以死者屍骸爲準,滴血在骨頭之上,查看血液是否滲透於骨頭之中,若滲入,則認爲其與死者存在血緣關係。

    二是血合法,即所謂的扎手指頭,滴血看看是不是融合。

    後世很多電視劇都這樣演,古代估計也有不少人真這麼幹過,但可以肯定一點,這麼幹的,都是沒學問的……

    有學問的,起碼會去翻翻《洗冤集錄》,人家上面清清楚楚寫着“但生血見鹽醋則無不凝者,故有以鹽醋先擦器皿,做奸矇混”。

    所以,有學問的人,通常都自己拿個乾淨碗,而不是經其他人的手,萬一人家動了手腳,加點鹽什麼的,該是自己兒子的,非說不是,那豈不是虧大了……

    戴原禮等人聽聞此問,也不由微微喫驚,難以回答。

    匡愚起身道:“滴血驗親,雖有可取之處,然並不精準。臣在行醫時,便遇此問題……”

    朱允炆微微點頭,道:“滴血驗親,在朕看來是一件荒唐之事。按照朕所知,我們所有人身上流淌着的血,雖都是紅色的,但卻有着不同型號,暫且定爲血型,便如麥穗,雖出一株,然大小有別。”

    “血型?”

    戴原禮等人喫驚不已,低着頭看自己的手,有些迷茫。

    朱允炆微微點頭,道:“沒錯,血液也有型號,型號不少,但主要可分爲甲型、乙型、甲乙型與丙型。血液相同者,允許輸血……”

    “皇上,何爲輸血?”

    鬱震不由問道。

    朱允炆思索了下,說道:“便以軍士來論,其戰鬥中被砍傷,失血過多,生命垂危。此時施以補血之物,難以續命。若可以借人血輸其體內,以血補血,則其可活。”

    “這,這怎麼可能?”

    鬱震等人震驚不已。

    匡愚更是臉色有些蒼白,問道:“皇上,這豈不是說,喝人血也可補血?”

    朱允炆嚴肅地搖了搖頭,道:“輸血之法,可不是喫血,需要輔以器具,將血液輸入至經脈之中。此法聽聞來驚世駭俗,然則,卻是救命活命之法,不過當下尚尋不到容納血液之器物,其模樣大致如此……”

    黑板之上,粉筆刷刷,一個輸液瓶、輸液管顯現出來。

    朱允炆解釋着輸液理論,雖然知道這些人未必相信,也未必聽得懂,但無妨,打開思路是最關鍵的。

    人是有求知慾的,一旦知道那裏有一扇門,他自然而然會去推開。

    朱允炆的任務,就是在他們認知的牆壁上,開鑿出一扇扇門,能不能走出去,研究出來點後世醫學,那就看他們自己了。

    “皇上,如何證明血型,又如何分類?”

    戴原禮詢問道。

    朱允炆微微搖頭,道:“這方面朕也不甚清楚,若想分辨,還需你們來探索。”

    戴原禮有些無奈,這說了半天,竟如什麼都不曾說,實在是讓人心癢。

    朱允炆笑道:“血型之論,暫且放下。諸位可有人讀過《華嚴經》?”

    楊士奇站了起來,道:“臣偶有讀過,並不精通。”

    朱允炆擡手,示意楊士奇坐下,說道:“朕雖不喜佛經道文,但在《華嚴經》中,有這麼一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如來,朕是認可的。你們可知爲何?”

    戴院使等人紛紛搖頭。

    朱允炆解釋道:“因爲在這細沙之中,其蘊含着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存在,深入其中,卻是別有洞天。佛經中還說,一滴水中有十萬個生命,此話也絕非謬論。在我們打上來的水中,有着我們看不到的生物,它們的名稱,是爲微生物,有些有毒的,也稱之爲細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