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默默升級,防禦疊滿十億點 >第五章 嘔吐和排泄的倒錯
    各位,如果您跟隨着心理探索的步伐,一直延續到此.就會發現:似乎已很明朗的問題,還能再細緻和具體.具體到一個表情,一個動作.

    我一直在思考,到底這種細緻的工作有無必要進行.

    是否該留給讀者自我去遞進和演化.

    而固步自封於前面”心理分析”的內容便已足夠.

    如果這樣認爲,也不必進展到此.

    因爲我認爲還是有必要的.

    就像你覺得自己的工作正要開始收尾,但突然有位比較重要的人跟你說:”這纔剛剛開始。”

    雖然有點沮喪,但本能的創造能力還是能夠繼續向前邁開的;而不是牽強的.

    這也沒什麼大不了.

    更重要的是:工作的細緻化、具體化,對於一部分人來說,還是有價值的.

    除非他的跳躍思維和串聯思維非常發達.否則,貿然說出一個心理分析所得的結論,足以讓他摸不着頭腦.

    就比如說:抑鬱是因爲嘔吐和排泄的倒錯.——這一結論.

    如果僅停留在心理分析和夢與記憶那些篇幅所闡述的意思,不是用跳躍的、舉一反三的思維.

    根本無從理解這個結論.

    但請不要認爲這又是一種什麼新的見解.

    只是對前面”呼吸”這個病因結論的延續.

    目的只是爲演化得更直觀和形象.

    但是,這種直觀和形象,往往被一些人誤解甚至嘲弄.

    就像弗洛伊德曾把雲彩、河流、箱子、樓梯、石柱……隱喻爲對性的追求.

    很多人卻把這些當成無稽之談.

    認爲這些象徵意義太過荒誕不經,看不出聯繫,根本無法用實踐去證明.

    實際是他們根本沒有去了解那些

    或者說太過低俗,是在沾污人類的心靈.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他們對那些”靈靈玄玄”的東西,或者”性格決定命運”、”人要順其自然\活在當下””重在實踐””””””行動改變認識”””“XX型人格””””內向與外向的區別”””等學說”””””卻看成如磬石般穩定的真理.

    就像偵破一件複雜的刑事案件.

    如果根據現場的情況,而得出一個結論說:這件事一定跟犯罪行爲有關.

    相信大多數人會認爲是正確無誤的.

    值得肯定的.

    但如果有人要追查到細節,則可能引來一些人的嘲弄和揶揄.

    會認爲這人在搶風頭,或者標新立異.而自然表現出一些諷刺的意味.

    這種趨易避難的心理往往導致人們逃避了對真實的追求,而沉溺於虛幻和超脫的信仰中.

    就像很多心理疾患者,他們根本不關心理醫生所說的話,只要他稍微說得對,就把他當神一樣崇拜.

    這是因爲他們只是把心理醫生當成心中已經倒塌的依賴的替代.

    一種有意識地外部依賴,而非身心一體的依賴.

    事實上,這些由心理到生理的推導,都是在被分析者本能的引導下進行的.

    而非那些機械的數學\化學\生物的推理.

    只要一個人的本能獲得了快感和釋懷.

    外界的”科學”也就無意義去介入.

    還是回到主題上來.

    很多心理疾患者,在抑鬱的時候,可能會有嘔吐的感覺.

    這種嘔吐實際是一種想要釋放壓抑的言語衝動.

    就像在前面所說的:某男在遇到骯髒的東西,或者恐懼的事情,又或者擔心母親受到外界威脅時,會屏住氣息,或者忍氣吞聲.喉嚨裏像卡住了一個障礙物,無法發出反抗的聲音.

    因爲一旦爆發,就會牽涉到母親,而使她受到威脅,自己又無力保護.

    所以,嘔吐只是想要釋放壓抑的本能衝動.

    更具體地說是想要突破喉嚨障礙的本能動力.

    如果不知道這一點.

    大多數只會單單就嘔吐當成一種病態來看.

    而使患者更加恐懼和擔憂.

    擔心自己的病情加重.

    有的學者主張”順其自然”

    也就是:想嘔吐就嘔吐.沒什麼大不了,反正死不了.

    這樣看起來像是接納嘔吐爲本能的釋放.

    但實際卻是一種假裝的”無所謂”和”超脫”

    是在痛苦情況下作的無奈妥協.

    等到現實條件要稍好,似乎不會再出現嘔吐時.

    他們又會對這種成果嚴格維護.實際還是對嘔吐的排斥.

    那麼,如何把嘔吐和排泄聯繫在一起呢?

    大家是否還記得前面那個例子:某男在課堂上想要上廁所.結果卻因爲害怕所有的目光投向他.而使他無法發出請求的聲音.一直憋到無法忍受而當場排泄.

    在這裏,對排泄的極端壓制就等同於喉嚨的障礙感.

    所以,在日後,他的心因性嘔吐症狀就是對當初排泄物的變相釋放.

    也就是一種勇氣的爆發.

    再強大的外界環境也無法壓制這種勇氣的釋放.

    因爲嘔吐是很難因場合而剋制的.

    這也可以從他的另一種強迫想像中得以表達.

    他經常會在喫飯的時候想到骯髒的東西,而在排泄的時候想到食物.

    實際就是這種口與排泄器官的倒錯,或者說是一種替換.

    因口與排泄的壓制,導致他無法反抗那些危脅他的人.

    而只得向他們過早妥協.

    無形中使自己的正常人格與外界的破壞行爲趨合,而忘記了反擊的本能,形成自我破壞.而導致抑鬱.

    但是,難道就這樣一直用嘔吐來代替正常本能的釋放嗎?

    也並非如此.

    只需保持一種兒時在母親”懷抱”中那種最原始的寧靜.

    因爲寧靜.所以不會在意外界的眼光和言語,當受到外界危脅,或者本能需要釋放時,自然會有勇氣去說和行動.

    這就需要”患者”本人去回憶.

    爲何在患者上打個引號,因爲分析到此,心理疾病根本已不再是疾病,而只是一些本能的自然表達而已.

    所以,當人們總是覺得回憶沒有用,無法改變現實時.

    是因爲他們根本沒有回憶到最初的狀態.

    而斷章取義地把一些回憶的片斷當成了全部.

    當人們聽到”母親””懷抱”這些字眼,就想當然地認爲這是一種幼稚.

    是因爲他們過分形式化.忘記了,成人有時自然而然來的勇氣,就是源自兒時那種無條件的自信,也就是無條件信任母親的愛和安全感.(未完待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