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少年的夢像風 >第76章:文化與歷史的碰撞
    姍姍來遲的任野手上提着牛皮袋一步一步到自己座位拉開椅子到後桌坐下,把手中的袋子放到君亦暮課座上,不冷不淡道:“我的禮物呢?”

    怕不是任狗是孫悟空轉世吧,我就把手放到抽屜裏他就知道,罷了,反正是給他的。

    從抽屜裏拿出帶有小熊圖案的到任野手中,蜂窩形狀Q版小熊水杯,怔怔的垂下視線,看似提醒實際上也只是揶揄笑着:“嗯,你的。回去看。”

    “好,我的允許你拆。”想看小鬼拆禮物的神色是什麼樣,那炙熱的視線貼在她身上一樣讓君亦暮覺得窒息。

    只見君亦暮把禮物挽起來橫着放到抽屜裏,遮遮掩掩迴避他炙熱的視線:“嗯嗯~,我喜歡一個人看。”

    “行,整得這麼浪漫,小鬼,是我一個人獨有的一份?”漫不經心收斂點,恢復正常模樣和煦撐着腦袋看向君亦暮。

    “不是,我喜歡一視同仁。”

    沒討厭我真好。

    懶散的趴在桌子上,睫毛掀起側着腦袋看着她:“也行。”

    這時蔣老師帶着保溫瓶泡枸杞,書,走向講臺,放下水杯拿起課本給同學們講講這《湘夫人—屈原》。

    對於文語比較好的讀了幾遍也只是瞭解一個大概,在蔣老師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下,同學們對於這篇《湘夫人》有了獨特的見解,更多的是一種奇妙的嚮往。

    《九歌·湘夫人》是《楚辭·九歌》組詩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詩歌,和《九歌·湘君》是姊妹篇。

    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與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國境內的最大河流。

    湘君、湘夫人這對神祇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靈的一種意識形態和“神人戀愛”的構想。

    楚國民間文藝,有着濃厚的宗教氣氛,祭壇實際上就是“劇壇”或“文壇”。以《湘君》和《湘夫人》爲例:人們在祭湘君時,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時,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愛慕之深情。

    他們借神爲對象,寄託人間純樸真摯的愛情;同時也反映楚國人民與自然界的和諧。

    因爲縱灌南楚的湘水與楚國人民有着血肉相連的關係,楚人對湘水寄予深切的愛,把湘水視爲愛之河,幸福之河,進而把湘水的描寫人格化。

    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樣演出悲歡離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體地罩上了歷史傳說人物的影子。

    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與二妃(娥皇、女英)的傳說爲原型的。這樣一來,神的形象不僅更爲豐富生動,也更能與現實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富有人情味。

    蔣老師早已經口乾舌燥拿起水杯喝起:“對於其中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提?”

    “蔣老師爲什麼屈原的《湘夫人》裏爲什麼要把衣袖拋到江中?”

    “捐餘袂兮江中,遺餘襟兮醴浦。

    丟衣袖、汗衫至江中是希望對方在水的另一方能看見。在古時候凡人丟手帕以傳情,神也不例外。這主要是作爲一種精神寄託,同時也可能包含着一種希望湘夫人能看到這些東西的想法。”

    同學們:“明白了……”

    “還有嗎?”

    “蔣老師,屈原的一生都是爲了國家,最後怎麼落得這個下次?”

    蔣老師拿下眼鏡語重心長道:“是啊……。”更多的是遺憾和敬重。

    “屈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曾任三閭大夫、左徒等職。屢遭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腎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主要成就內政上主張舉賢修法、外交上力主聯齊抗秦、文學上創作騷體新詩。

    在這期間也是做了許多,衆人聽屈原等人勸告,結果會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後客死異國。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時,楚國的形勢愈益危急。到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預示着楚國前途的危機。次年,秦軍又進一-步深入。

    屈原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也曾考慮過出走他國,但最終還是愛戀故土,於悲憤交加之中,自沉於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逝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這一天很近的一個日子。五月初五原來是楚地的傳統節日,後來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爲紀念屈原的日子纔有現在的端午節,論其本來意義,反而鮮爲人知了。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放在現在《離騷》、《九歌》、《九章》、《天問》都可以稱得上古往今來的經典之作。

    他的一生從未考慮自己,一心只爲國。在那個兵飛馬亂的時候,他卻用一生來證明自己,有大國纔有小家。這種大愛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對於屈原來說或許在這一生當中他也許曾動搖過,迷茫過,但他從未離開自己的國家,最後迴歸自己心裏面的那片“靜土之上”。

    屈原是尊重國,尊重心,尊重已,對於屈原來說,他不曾後悔,那麼對於在座的同學們還覺得,對於當時的屈原感到惋惜嗎?”

    歷史上的一朝一代都有數不盡的英雄們,俠肝義膽的平民百姓們,盡忠職守的文武百官們,守住江山社稷的帝,皇,王們,共同守住江山纔有現在中國,是他們共同的努力證明國家的統一也證明文化的傳承。

    千百年來我們的地球都已經形成改變,而中國是地球上唯一一個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說不清道不明政治文化還有每朝每代的衣、食、住、行文化,它們的痕跡都是一個文化與歷史的碰撞。”

    同學們紛紛鼓掌,掌聲綿綿不斷。

    “好了,同學們。老師沒有什麼可以教的,唯有一點希望同學們記得,不管以後怎麼樣,大家對於自己所不知的領域要保持最起碼敬畏之心。不能因爲自己的不懂而刻意揣測,刻意一人一句可以改變一個全面的認知,那對於一個國來說是悲哀,哀怨的。

    文化之所以是文化,那是因爲有撼不動史冊的見證,各種各樣的傳統文化與手藝人一代又一代,傳承之人苦苦支撐代代相傳纔有着現如今的文化痕跡。倘若那天被撼動或者已消失,已所剩無幾那麼就離滅亡不久,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文化、手藝那都是歲月流傳下來,可以不去深究,但一定要維護。”

    同學們一個個被蔣老師這慷慨激昂的講述使之熱血沸騰紛紛承諾道:“蔣老師,我們會的……我們會的……我們會的……”

    蔣老師看着臺下的同學們彷彿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不由想起一句話“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啊……”

    桃和李的果木遍植天下,春光明媚輝耀四方。”用來歌頌老師的,寓意爲:”老師的學生遍佈天下,老師的恩情像春日的光輝灑遍四方。

    老師是一個職業,也是一個沉甸甸的責任感,不應區以學歷來鞭策這份責任,而是以回本最純粹、最質樸、以責任和傳播果實爲目的,那纔是對老師一稱來說是尊重與敬佩。

    “好了,同學們多讀幾遍。”

    話剛說完,鈴聲響起……

    “下課。”

    蔣老師戴上眼鏡拿着水杯離開教室回到辦公室接上熱水欣慰的喝着茶,同學們也因蔣老師的話,並未肆意瀟灑而在教室裏細細品味“文化”二字的沉甸。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