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他被震驚到了,就連等着嘲笑謝遠的幽州各大世家都被震驚到了。

    傳聞中藥石難醫的霍亂,竟然被一個黃毛小子給治好了?!

    這不河裏啊。

    但不管他們信不信這都是事實,且經此一事之後謝遠徹底名聲大噪——他的名聲不止響徹幽州,中原各郡皆有其坊間傳聞。

    不只是他出名了,那隻收寒門子弟的龍崗書院也出名了。

    各郡寒門子弟聽聞謝遠開辦的龍崗書院後,紛紛前去投奔。

    謝遠還是如先前一般考驗其品格學識,最後留了一些人下來。

    這次收的比較多,加上先前的,書院總共有了一百多個寒門子弟。

    那些寒門子弟發現謝遠不僅會濟世賑災,更有無與倫比的學識。此外,書中藏書更是多到離譜——原本抱着試一試心態的寒門學子也是在見識到謝遠的學識後,徹底崇拜上了這個少年郎。

    各大世家知道了這個後起之秀,想着拉攏他,紛紛想請他赴宴,推舉他入仕。

    謝遠以心無大志爲由一一拒絕。

    世家們便只得作罷。

    門客們十分不解,主公明明心懷大志,爲何說自己胸無大志呢。

    對此,謝遠笑而不語。

    ……

    二月中旬,龍崗書院收到了一封來自清河崔氏的請柬。

    上面說,崔太公六十大壽,準備舉辦宴會慶祝壽辰,想請謝遠去赴宴。

    說起這位崔太公,那可是響噹噹出名呢。

    他曾輔佐過前朝大魏的曹氏帝王,後再輔佐司馬氏助其成就大業,可以說是四朝元老了——也可以說,現如今的清河崔氏,完全就是他一個人拉起來的。

    崔家上下百人爲官,嫡出一脈更有三朝帝師,兩位丞相,可謂煊赫一時。

    數年前,在天武帝立了那傳聞十分弱智的嫡次子爲太子之後,崔太公一氣之下辭官歸隱清河,開始整理崔氏古籍,想要編撰一本史書,記錄前朝三國之事。

    衆人知其功績,便以太公尊稱。

    謝遠佩服崔太公的剛正不阿,但是他不想去赴宴。

    這幾天可以準備種番薯和水稻了,今年他打算多種一點,順便試一試能不能種花生和木薯出來。

    還有那些牛羊要養,事兒可多了。

    “此番盧氏也要去,小先生便帶上盧家小郎,一道赴宴吧。”送信的家僕又勸。

    家主也不知道什麼心思,定要讓他將謝遠請過去。

    真的是不理解,不就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寒門子弟嗎,有什麼了不起的呀。

    那家僕甚是不屑地想。

    聽聞盧氏也要去,謝遠挑眉。

    范陽盧氏與清河崔氏因爲祖上恩怨素不相交——這是衆所周知的事情,但想不到這次崔太公竟然還邀請了盧氏。

    這裏面莫不是有什麼貓膩吧。

    算了,不摻和到裏面去了。

    “在下……”

    “盧氏家主已經聽聞小郎君要去了,這會兒正在范陽收拾細軟,好到清河與他一聚呢。”家僕作揖。

    “……在下幾日便收拾細軟,攜盧家小郎前去赴宴。”

    盧氏家主也要去清河,若他不去,日後勢必會被盧氏尋麻煩。

    幽州是盧氏的地盤——人在屋檐下,得學會低頭啊。

    要不……他把書院遷走?

    小謝同志笑眯眯地送人離開之後,開始思考準備遷徙書院的事情。

    謝遠拿着請柬回去,吩咐霍去病和盧仲收拾細軟,叫他們隨自己去清河赴宴。

    臨去前,謝遠叮囑祁晏播種番薯和水稻。

    祁晏頷首應下。

    衆人遂離去。

    三月七日,馬車抵達清河郡。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