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世界最強國 >第51章 裝甲計劃
    陳天明等人白天就已經趕到貴陽了,晚上的軍事會議主要是對近期的軍事建設進行彙報。

    目前全軍擴編已經完成,三個步兵合成師,一個綜合保障旅,共計四萬人。接下來就是進行相應的訓練。

    “你們看下手裏的文件。”李興國對在座的人說道。

    衆人便拿起發下來的文件端詳了起來,文件中闡述的是未來三年內軍隊主要的訓練方針。文中明確指出,以廣西爲沙盤進行鍼對性的強化訓練。

    “總首,咱們下一步是要解放廣西?”陳天明對李興國道。衆人聞言也都以詢問的眼光看向李興國。

    “嗯!”李興國點點頭接着說:“計劃在三年後,這是經過議院討論的。”

    “你們先別問,接着看,看完再提問。”

    衆人便又繼續埋頭閱讀,對於打哪裏他們是沒有過多權限討論的,反正上面說打哪兒就打哪兒,這些決策是由議院來制定的,不過文件後面闡述的內容引起了他們的興趣。

    文件中提出了炮兵建設,裝甲部隊建設,及相應的訓練方針。

    火炮不必多說了,是建設相應的榴彈炮打擊部隊,目前衛國軍主要裝備的是迫擊炮,迫擊炮的缺點也很明顯,很難進行建築物的摧毀,所以建設榴彈炮部隊是很重要的。

    不過在西南地區作戰,步兵作戰依賴的主要還是迫擊炮,因爲西南地區多以丘陵山脈爲主,榴彈炮的發揮空間有限,迫擊炮的高拋線彈道更加適合在這種地形戰鬥。

    不過榴彈炮也不能沒有,上次黔西鎮防守戰就證明了榴彈炮摧毀碉堡的作用。

    讓他們最感興趣的是裝甲部隊,文中提到要給每個師組建一支裝甲團,以圍繞坦克爲核心建設的部隊,每個裝甲團配備98輛輕型坦克,10輛輕型裝甲偵察車,運輸車100輛。

    對坦克的戰術理論研究軍中已經進行了兩年了,同樣對坦克的技術研究軍工廠也沒有停歇,以目前軍工廠的技術,加上李興國系統的支持,如果願意也是能夠生產中型乃至重型坦克的,但是沒有必要。

    因爲當前國內軍閥手裏,沒有任何一輛坦克,哪怕是英德兩國,此時手裏的坦克也都是隻有幾噸重的“嬰兒”坦克。李興國完全沒有必要把第一款坦克就生產的過於龐大。而且如果坦克太重,當前貴州的道路情況也無法承載,輕型坦克便是最優的選擇。

    此時屋內衆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興趣,裝甲部隊那是他們這兩年裏夢寐以求的東西,沒想到這麼快總首就把這件事情提上了日程,於是紛紛各種問題拋向李興國,爲了回答這些問題,讓後者目不暇接,最後李興國只能讓他們明日跟着一起去軍工廠視察。

    陳天明等人回到住所後興奮的一整夜沒睡着,都期待着坦克部隊的加入。

    第二日李興國一行人浩浩蕩蕩的乘車趕往安順軍工廠,廠長唐子榮早早的就帶着人等候在門口了。

    軍工廠現在整體的規模和人員都比以前多了不少,而且在技術儲備上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這種提升不全是靠系統的支持,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他們自行摸索出來的。

    李興國如衆星捧月一般穿梭在各個車間進行視察,跟隨的唐子榮介紹道:“目前試驗1號原型坦克車已經造出來了,正在進行各項驗證。”

    這時李興國路過一個車間看到這裏有一名技工正操作一臺機械鐵錘對着一堆巴掌大的齒輪組敲打,他看了看周圍的環境,這顯然不是鍛造車間。

    “這是在做什麼?”李興國詢問道。

    “這是在對關鍵部位的零件進行撞擊壓力測試。”

    李興國來了興趣,便詢問了詳細情況。

    “根據總首您提供的相關技術,1型坦克車上加裝的是50毫米加農炮,加農炮產生的後坐力要遠比同口徑榴彈炮的後坐力大得多。

    “根據我們計算,即使配裝了制退器,每一次炮擊也將產生約一萬牛頓的後坐力。”

    聽到這裏,李興國心中估摸了一下,這也不算大啊,現在的材料承受強度遠遠超過了這個力,甚至在外面找一個小作坊提煉出來的鋼也能達到這個標準。

    唐子榮看出了李興國的疑惑,繼續說道:“這個力不是很大,但是由於炮塔是轉動的,所以關節部位是齒輪鏈接,並不是鋼鐵整體,這樣一來,這些力最終將會作用在這些齒輪上。”

    “如果這些齒輪只是單純的承受這些力,那也沒什麼,就算對齒輪撞擊一萬次也不會改變它的形狀,但是由於是關節活動部位,多次撞擊的震動會使齒輪之間的咬合程度降低。”

    “首長請看,這些突出的輪齒部分都很細小,咬合的部位根據我們換算,它們將在每1立方厘米上承受超過一百兆帕的壓力。”

    “這個壓力雖然不足以使齒輪變形,但是卻可以使齒輪組之間發生偏移。”

    “所以我們必須保證在一千次的炮擊中,齒輪組整體偏移誤差不超過0.3毫米,否則就會出現炮塔卡死的情況,所以這對齒輪的加工精度就有一定要求了。”

    經過唐子榮的介紹,跟隨而來的軍官們不少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以前很多人還覺得不就一個坦克嘛,就是一坨鐵皮包着一門炮而已,有那麼難造嗎?別說50毫米炮了,就是裝100毫米炮也沒問題啊。

    但現在他們知道原來是自己把這件事情想的太簡單了,這還是隻一個小小的齒輪就這麼多講究,要是涉及到更深層次的技術,可能他們連聽都不一定能聽懂了。

    視察完各個生產車間後,唐子榮帶着衆人來到一塊空地,地面上停着一輛坦克,一行軍官瞬間兩眼放光,圍着坦克敲敲打打。

    “總首,這就是試驗1號原型坦克了,全重12.5噸,210匹馬力,公路最高時速可達50公里,越野時速可達30公里,炮管採用50毫米40倍口徑的加農炮。”

    “不計算炮管的情況下,全車長4米,寬2米,高2.1米。”

    陳天明等人左摸摸,右瞧瞧,特別是這輛坦克那獨有的長炮管,比榴彈炮明顯要長不少,由於加農炮追求的是射程和炮彈出膛的速度,使得它的炮管厚度比一般榴彈炮要厚上不少,這樣一看50毫米的加農炮看上去像是跟70毫米的榴彈炮一般大,衆人愛不釋手。

    整體車型來看,有些像二戰法國的amx系列的坦,只是1號原型車更小一些,也不是像amx那樣的搖擺式的炮塔,1號原型在設計上運用了傾斜式的裝甲。

    全車採用鍊鋼廠生產的均質a18型鋼材

    前車體均質裝甲厚度20毫米,40度傾角。

    車體側面均質裝甲厚度10毫米。

    車體後部均質裝甲厚度10毫米。

    炮塔正面均質裝甲厚度15毫米,45度傾角,側面15毫米。

    傾斜裝甲的好處就是在於不僅可以提高跳彈機率,還可以變相的提升裝甲等效,比如前車體裝甲厚度20毫米通過增加傾角的方式,可以讓它達到25毫米的等效,因爲裝甲傾斜過後,炮彈擊穿裝甲的路程變長了,所以相當於裝甲等效的厚度增加了。

    傾斜裝甲的設計現在只有李興國知道,畢竟他是後世來的,目前所有國家研發的裝甲基本都是垂直的,哪怕是到了二戰,德軍那威風八面的虎式依然採用垂直裝甲的設計,這是設計理念上的落後。

    在場有不少參與1號原型坦克的設計師,當初李興國提出增加正面裝甲傾斜角度的時候,衆人還不解緣由,直到他們在草稿紙上一畫,再一計算,瞬間恍然大悟,原來就這麼一個簡單的舉措竟然能夠將裝甲等效提高這麼多。

    衆人紛紛在心裏感慨道“總首真的不是一般人啊,雖然他不是技術人員,但總是能在關鍵點上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我們這些自詡爲精英的人才在總首面前常常覺得自己很笨。”

    不過1號原型坦克依然有設計上的缺陷,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炮塔裝甲的厚度低於車體厚度。

    在實際戰鬥中,炮塔中彈的概率遠遠高於車體,並且車體可以通過地形起伏來充當掩體,所以炮塔的裝甲設計一定是要大於車體的。

    不過李興國沒有當衆說這是一個缺陷,因爲大家都是第一次造坦克,有一些瑕疵是很正常,又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樣擁有後世積攢的經驗,日後戰爭的經驗會告訴他們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