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要做門閥 >第九百八十四節 夷夏(1)
    六月的鶄澤,鮮花遍野,青草如蔭。

    呼奢的牧民們,已經從兩月前的創傷中走了出來,重新面對生活。

    而且,他們現在也已經不叫呼奢部了。

    在經過了曾經的首領大人的荼毒,又喫到了苦頭後,呼奢的牧民們,已經厭棄了再做烏恆人。

    因爲,赤山的山神與烏恆的大人,都未能拯救他們的妻子、父兄和叔伯的生命財產。

    部族裏吹噓的強大騎兵與那些牛掰的勇士,在入寇的匈奴騎兵面前,更是不堪一擊。

    休說保護人了,在戰爭開始後,部族騎兵一觸即潰。

    有些人甚至丟下牧民和牲畜,逃之夭夭。

    唯有漢

    如今在舊呼奢牧民們心中神聖偉大光輝正確的漢天子的使者,以救世主的身份,從天而降。

    大漢王師,更如雷霆一般降臨,將可憐無助弱小的呼奢人從絕境之中拯救出來。

    當時的場景,迄今依然是歷歷在目,刻骨銘心

    於是,不久以後,他們就決定,與自己的過去徹底做一個割裂。

    甚至,開始積極懷抱着,加入漢室,成爲一個大漢臣民的夢想。

    特別是,當他們聽說,好像烏恆人的祖先乃是當年中國軒轅黃帝的忠臣以後,這個決心就更加堅定了。

    於是,他們便去請教了一些跟隨着商旅而來的漢朝文人。

    得到了一個夷狄入諸夏,則諸夏之的答案。

    便興高采烈的做出了決定。

    他們徹底的去掉了呼奢部這個概念,決定不再以部族自稱。

    而是,學習漢地郡縣的規矩,改稱他們生活和遊牧的區域爲歸寧。

    從那以後,舊的呼奢便死去了。

    新的歸寧人,由之誕生。

    新生的歸寧人,紛紛蓄髮戴幘,高層的貴族,更是穿戴起了來自漢地的絲綢常衣與冠帽。

    他們的衣襟,開始右祍,也開始重視個人衛生。

    甚至,在鶄澤一帶,開始建造夯土屋舍。

    兩個月下來,居然在鶄澤地區,形成了數個大小不一的定居點。

    並漸漸向着城鎮方向演化。

    而在這些屋舍羣落之中,幾乎家家戶戶,都能看到織機與錘紡。

    從早到晚,織機的聲音,從來不絕於耳。

    在唧唧聲中,一匹匹的毛料被織造出來。

    然後迅速就被來到這裏的商人收購

    靠着紡織,新生的歸寧人的生活,由之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只要勤快、肯幹。

    家中男子,放牧牲畜,並用買來的鐵梳子收穫羊毛、羊絨,最後交給家裏的女人和孩子以及老人進行漿洗、紡紗、織布。

    一個婦女平均八天可以織成一匹羊毛布。

    賣給漢地的商人,最少都可以買得數百錢,甚至上千錢。

    或者,用這匹布換得粟米、鹽巴、茶葉、鐵器、布匹、針線等必需品。

    靠着這種交易,歸寧人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很多牧民家裏,現在甚至已經擁有了全套的各色鐵器、爐竈和炊具。

    也不再每天都只能喫奶酪了。

    各種各樣的奶製品與粟米混搭的食物,開始流行起來。

    &

    nbsp;哪怕是孩子們,現在也能有喫飽肚子的機會了。

    飢餓這個詞語,似乎在逐漸遠離鶄澤的人們。

    這就使得歸寧人,越發的認同與相信了自己的判斷。

    漢化風潮,日益興盛。

    到得如今,便是老人、婦女、孩童,也能講幾句漢話了。

    經常與漢商打交道的男人,更是漸漸的都能與漢地商人流利交流,還學會了討價還價和自賣自誇等技能。

    語言的隔閡漸漸淡化。

    以至於有邯鄲來的商人,在來到鶄澤後,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這個過去的化外不毛之地,夷狄安居之所。

    現在,幾乎人人蓄髮右祍,華服常衣,能講中國雅語雖然講得很彆扭,帶着很重的口音,但就算是神州本土,講不了流利雅語的人多了去,天下郡縣,哪個沒有口音。

    於是,塞外小中國的評價,不脛而走。

    歸寧人聽說後,對這個說法,驕傲無比。

    於是,就有幾個威望比較高的領袖合計了一下,便花費重金,在鶄澤正東方的山谷內,建起了漠南的第一座學苑。

    又重金聘請了當初跟隨天使而來,但並未獲得職務的幾個文人,入駐其中,教育其子弟。

    這學苑,其實很簡陋。

    用的也只是沙柳木和夯土。

    教材什麼的,更只有啓蒙讀物巨頭倉頡的幾卷而已。

    但,小孩子們卻非常興奮,而且非常喜歡讀書。

    每到學苑開講的日子,山谷內外,都擠滿了孩子。

    有牧民的,也有貴族的,更有着新興的首領人物們的。

    不止有男童,女童亦有不少。

    有些時候,甚至還有成年人跑去聽講、學習。

    這可就真的讓那幾個最初只是想着來這裏打打醬油,混點盤纏就開溜的書生有些感動莫名。

    甚至產生了極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深深的覺得,自己肩上擔負着化夷爲夏,教化夷狄的重擔。

    然後就自己把自己感動的稀里嘩啦。

    於是,便認認真真的在這漠南邊陲,當起了啓蒙老師。

    每天不厭其煩的給那些曾經感覺哪怕只是接觸都覺得噁心的夷狄孩童上課。

    教他們識字、寫字。

    從一筆一劃開始,從橫豎練起。

    於是,有一天早上,這個漠南的小山谷中,忽然響起了整齊的讀書聲。

    “蒼頡作書,以教後嗣。幼子承詔,謹慎敬戒”聲音整齊,發音標準,其聲洪亮,其氣昂揚。

    聲聞十餘里,響徹鶄澤。

    從此鶄澤東方山谷的讀書聲,就成爲了這漠南邊陲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而這讀書聲的傳說,隨着來往的商旅的增加,不斷向周邊擴散。

    鶄澤的塞外小中國之名,由之更加響亮。

    以至於,就連長安城裏,也漸漸有着相關的傳聞。

    雖然流傳度暫時還不夠廣,但在市井裏,已經有着人在傳說了。

    塞外出現了一個小中國,其人右祍蓄髮,還會組織讀書學字

    多稀奇啊

    就連蘭臺的御史們,也聽到了些相關風聲,將這個事情打了報告上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