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國榷 >第41章 會試風波
    您可以在百度裏搜索“大明國榷 熱門”查找最新章節

    北京貢院內,青楓看着自己寫的文章,越看越覺得靈感的重要,誰說科舉沒有好文章,當年蘇軾參加會試,寫的欣賞忠厚之至論不就是流傳千古,而自己的這篇大明國士也必然能夠流傳,被後世編入古文觀止恐怕不是問題。

    也許過於興奮,青楓起身去拉考試單間小門,不覺傳來一陣鎖鏈的聲音,原來沉浸在興奮之中,竟然忘記了自己在貢院的號房內。按說北京貢院與南京貢院大致相同,都是一人一號,號房無門,但兩側有考官和吏員巡邏,但如今北京貢院的號房則是搜查過後,房門馬上封鎖,所有的東西都是從外面送入,這三天喫喝拉撒都在裏面。

    就是這幾聲嘩啦的鎖鏈聲,立馬傳來嚴厲的申斥。“怎麼回事考場內竟然違規喧譁。”一名考官這麼一說,頓時幾名巡查官員快步走來,邊走邊喝道“考試期間不得出屋,或者以違規論處,地字x號考生你已經違規了。”

    原來這考試規則會試和鄉試相同,都是第一日的寅時入場點名、搜檢、入闈。第二日子時發放試卷,第三日上午巳時才發牌可以出場,戌時進行清場。由於上科周延儒涉嫌舞弊,這次溫體仁、吳宗達二人特別重視,於是對於所有考生的號房上鎖,也稱之爲鎖闈,同時又制定了嚴格的考場規則。青楓不知規矩,結果一時興奮,觸動了號房門上的鐵鏈。

    看着門前巡查官員,青楓有些啞然,慌忙行禮答道“那個,學生剛剛答完試卷,不想興奮之餘忘記了身在考場,不覺觸動了門上鐵鏈,請考官多多包涵。”

    “這個可不是我們能夠做主,至於如何處罰要報主考大人們決定。”

    “哦,諸位考官,既然如此,學生先行交卷,等待放牌之後再行離場是否可行。”的確,按照規矩,這樣也不算違規,考場規則只是規定必須放牌後離場,但是沒有不允許提前交卷,有科考以來,提前交卷者少之又少。

    “什麼,答完交卷,這不可能,從來沒有這麼快答完的。”三天一場,真正給予考生答卷時間也就是不到兩天的時間。從有科考一來,有很多名士俊傑參加,當年北宋大學士蘇東坡算是奇才,也是一天後才答完交卷。

    稍作思忖後,這名考官立馬做出決定,上報給兩名主考,內閣大學士吳宗達、溫體仁。在得到兩位內閣大佬的意見後,同意青楓先行交卷不算違規,待放牌後放出貢院。

    吳宗達捧着茶碗慢慢品着,一手捋須,一邊搖了搖頭,冷哼道“卓青楓,這等考生,真是無禮,竟然如此藐視我等學識,殊不知歷次科考試題都是經過內閣大學士輪流審議定題。此子狂傲無比啊,哦,溫閣老以爲如何”雖然吳宗達是此次會試總裁,但是溫體仁是內閣首輔,雖然爲次考,所有事項還是要唯溫體仁馬首是瞻。

    溫體仁此時正在閉目養神,便順口答道“且看其文章吧,至於是否蔑視我等,吳閣老還是不要計較,我大明畢竟急需人才,皇上中興之主,選才纔是大事。何況只是規定了放牌出院的最早時間,卻並未規定交卷時間,算不得違規”。

    第二場五言八韻詩,第三場五經文以及策問,青楓同樣是半日時間就提前交卷,當別人還在冥冥苦想的時候,他確是在號房內呼呼大睡。

    九天的會試科考結束,青楓沒有想到自己因爲提前交卷,已經被主考吳宗達戴上了藐視出題考官的帽子,即使考上貢士,在座師印象中已經頗爲不佳。而閒下來的日子,青楓自然帶着阮二阮三看看這個時代的帝都。

    這個時代的效率,一切以皇帝爲準,崇禎的效率就是大明的效率,作爲勤政的皇帝,下面的臣子一樣高效率。三天就完成了幾千份試卷的糊名封裝、謄寫、對讀、批閱,並交由副考溫體仁取,主考吳宗達批中。

    溫體仁作爲萬曆二十六年中進士,一路仕途順暢,然其爲人小心謹毖,兢兢自持,既與門戶不協,眈眈伺隙,遂絕私交,謝絕情面。崇禎喜好溫體仁不黨,但是東林黨人秉持只要非我同類,必然屬於奸佞之輩,於是溫體仁自然而然被斥爲奸黨。

    溫體仁雖然名聲不是很佳,但是在大是大非上還是相當的公平。正是因爲如此,本屆科考整個過程相對來說非常公平。科考閱卷程序複雜,而且責任到人,並有專人監督。因此,每份硃卷上至少有6個各環節負責人的簽印。謄錄手、對讀生的姓名、籍貫也要留下來,標註在墨卷的末尾,以備查驗。

    當溫體仁看到卓青楓的試卷大明國士時,不禁爲之驚歎,開篇即破題,大明需要什麼樣的人,然後立意爲這種人能爲大明做些什麼轉題爲國士與大明的關係,最後收題爲大明的國士需要什麼樣的品質,什麼樣的能力。

    這篇科考文章,實在不能稱之爲應試文章,實在是流傳千古之文,在八股的侷限之內按說不應該有這種文章的,當年蘇軾那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已經屬於科舉史上的神作,然而到了明以後,八股的侷限下實在難出佳作。當下,溫體仁大悅,隨即大筆一揮,在試卷上寫下了“取”字。

    當這篇文章轉到前東林黨人,現任內閣大學士,甲戌科主考官吳宗達的手上的時候,初開始觀之,也不覺驚歎,但是一看到考生姓名卓青楓,籍貫湖北襄陽,不覺拿起的筆又放了下去。作爲吳宗達,他爲人和善謹慎,此次科考,復社領袖張溥、楊廷樞、吳偉業等人找尋到吳宗達,請求在水平同等的條件下,給予復社考生一定的優勢,讓復社之人位置靠前。作爲前東林黨人和家鄉故地名士的請求,一向愛做老好人的吳宗達自然點頭答應。

    襄陽之地,非復社之人,更有考場半日就交卷藐視考官,吳宗達提起的筆放下後又拿起去,始終猶豫不決,當看到內閣首輔溫體仁的“取”字後,終於下筆寫了“中”,然後就附上了建議“末位”二字。大明國榷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