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戰國俠義 >第63章 懸樑刺股
    吞掉巴蜀這塊肥肉後,秦的疆土僅次於楚,但國力之強,則爲天下第一。

    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上下,爲了拓展領土,掠民奪財,立功受賞。

    在利的驅動下,南征北戰,東攻西殺,越來越富於侵略性:

    惠文王七年,虜魏將龍賈;

    十年,取魏十五縣;

    十五年,大敗韓、趙、魏、燕、齊及匈奴的聯軍,虜大將申差、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

    斬首八萬二千

    面對秦國日益嚴重的軍事威脅,各國不寒而慄。

    慘敗之後,只能割地求和,但秦的胃口越來越大,是任其宰割,還是與之對抗

    各國都不得不認真調整自己的對秦政策。

    曾已介紹:鬼谷先生除“孫、龐”這對習武的乾哥們外,還有蘇秦、張儀兩個習文的得意門徒。

    孫、龐兄弟,最終反目成仇,演出了幾幕“鬥智”的鬧劇。

    以血淋淋的人頭掛上城門而收場,無論如何,當老師的總是傷心。

    預感到日後蘇、張二人將殘殺不已,在蘇、張下山前老先生一再囑咐:

    “你們以後要相互幫助,切勿傷同門兄弟之誼。

    二人也痛哭流涕的向老師發誓做保證:

    海枯石爛,情不可滅”

    但下山後,終還得各奔家鄉。

    蘇秦是洛陽人,周天子的直屬臣民。

    可惜“周天子”此時的勢力還不如一箇中等國家的大臣。

    在他手下,蘇秦毫無用武之地,所以與周顯王一談之後,便道了“拜拜”。

    現在是秦國的勢力最大,那就到秦國去碰碰運氣,能得到重用,可就前途無限了。

    洛陽人因爲王室微弱,當官爲宦沒有前途,一般都注重工、商業,逐“什一”之利。

    都積累了一定的產業,還出了幾位富翁。

    蘇秦家算是小財主,也有“負郭之田”二百畝。

    所以他的家人都認爲他醉心於“政治”是“不務正業”,不肯支持他四處瞎闖。

    他卻置衆議而不顧,賣掉分給自己的那份產業。

    穿上黑狐皮大衣,坐着四匹馬拉的“高車”在兩個僕人的簇擁下,來到咸陽。

    由於“孫、龐”的關係,鬼谷先生的大名已遠播四海。

    既然是“名師”高徒,秦惠文王接見的倒是挺痛快。

    但他的本意是接納一位軍事天才,對遊說的政客沒有興趣。

    尤其是受“商鞅事件”的影響,對他們甚至有反感。

    一聽蘇秦說什麼:

    “秦環山帶河,進可攻、退可守,國富民衆,乃建萬世帝業之基,王有意乎”

    惠文王更煩了。

    他崇尚實幹家,認爲蘇秦說的這些都是無用的空談,便冷冷的說:

    “羽翼沒豐滿的鳥不可高飛翔天,請先生且等幾十年再來指教吧”

    宣佈接見結束。

    蘇秦只得告辭。

    但他並不氣餒,認爲這次會談的時間太短,沒能充分展開自己的思路、表達自己的觀點。

    便再次請求接見,卻連續受到拒絕。

    他又求見丞相犀首,通過交談,犀首知道他有兩下子,又怕頂了自己,也不肯替他說好話。

    蘇秦還不死心,回到客店又寫了一份十多萬字的“建議書”求人遞交秦王,滿懷信心的告訴僕人:

    “這次一定能湊效”

    可惜,仍是泥牛入海,渺無迴音,也許秦王根本就沒看。

    蘇秦在咸陽等了幾個月。

    既然人家不肯錄用,當然不給發俸祿,連“最低生活保障”也沒有。

    帶的錢花光了,狐皮大衣也被蟲蛀得脫毛漏洞,只得先賣僕人後賣車馬。

    徹底絕望後,自己挑着行李徒步走回洛陽。

    到家時,鬍子老長,滿臉渾身的土。

    衣服破破爛爛,走路一瘸一拐,已成爲一個不折不扣的要飯花子。

    如此“凱旋”當然不會受歡迎。

    妻子和嫂子正坐在機上織布,連飯都不給做,父母也不問寒噓暖,並不關心

    一句話,沒人搭理

    蘇秦一聲長嘆,留下屈辱的淚水

    但他卻不肯向失敗低頭。

    冷靜下來後,他從失敗中找出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認識到政治家的語言不能只有華麗的外表,其內容更需具有實用價值。

    於是他從頭開始,重溫太公陰符等經典理論。

    對照現實,認真研讀。

    到深夜困極了,就用錐子刺大腿,使自己疼醒。

    後來乾脆用繩子把自己的頭髮與房梁栓聯起來,一瞌睡就會被拽醒。

    從而留下“頭懸樑、錐刺股”的成語。

    以形容學習的勤奮精神。

    勤奮學習的結果,不只是使他背熟了那些深奧的學問,更重要的是開闊了他的視角。

    運用前人的理論方法全面深入地觀察、認識現實,站得更高、望得更遠。

    他研究了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狀況及其變化趨向,分析了各國君主的心態直至性格愛好,以便有的放矢。

    做好充分準備後,他重新制訂了一套政策,然後以手撫額,自我感覺良好的點點頭:

    “這回應該能賣出去了”

    這回他要以秦國爲敵。

    由於秦的強大又侵略成性,已給各國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脅。

    目前的形勢是,任何一國單獨的力量都不足與秦相對抗。

    所以他要把六國的力量聯合成一個聯盟,形成遏秦的絕對優勢。

    起到遏制秦“東擴”的作用,以維護各國的生存和發展。

    這就是著名的“合縱”政策。

    由南至北的走向被稱爲“縱”,東西走向爲“橫”。

    六國在秦以東,大致成南、北相列。

    所以他們的聯合被稱爲“合縱”。

    “合縱”對於遏制秦人東擴,減輕各國所受威脅,的確具有重大作用。

    但蘇秦在推銷的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

    要實現“大聯合”,六國中應存一個“帶頭人”充任“召集人”。

    齊、楚以外,此時趙的實力較強。

    對韓、魏、燕都有號召力。

    又處於各國趨近中心的位置,所以蘇秦把遊說的第一個目標選爲“趙”。

    蘇秦準備投奔的趙肅侯,是滅了智伯、豫讓的第五代。

    趙肅侯算是較賢明的國君,有一次他要到大陵去遊獵,走到鹿門,被門吏大戊午扣馬而諫:

    “春種秋收,天道循環。

    當今正春種時節,耽誤一天會損百日之食,您的遊獵將會影響很多農民的耕作,則所損豈止千萬

    請原諒臣不許您出城

    給千百人留口飯喫。”

    肅侯認爲他說的有理,下車而謝之。

    但蘇秦來得不巧,趙國此時是肅侯的弟弟安平君趙成爲相,此人最大的特點是既自大

    不能相信有人會高過自己;

    又自卑,惟恐有人要取代自己。

    所以他的排外情緒特別激烈,派專人看守邯鄲城門,遊說政客,一律不許入內

    請門衛幾次通報都沒回音,蘇秦這次出來沒帶多少路費,等不起。

    既然進不了邯鄲,決定轉赴燕國。

    雖然燕趙相鄰,但千餘里用腳量,也得半月二十天的。

    爲免再現赴秦的尷尬,他精打細算的花用每一文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