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末妖僧 >第353章 以史爲鑑1:農民起義與王朝的
    王承恩大喜,忙亦步亦趨地小跑了過來,“老奴領旨。”

    見於他在歷史上的優異表現,劉慧明對他非常有好感,來到這個世界以後也接觸過幾次,發現他確實有些與衆不同,首先不多話,其次不多事,而且與人爲善,是個老好人,劉慧明早就想結交了,今日可是個好機會。

    王承恩一佈置完畢,劉慧明首先打招呼道,“王公公,我今天要奏對的東西跨度比較大,不知你學問如何,經史子集學得如何,可學得通透了?”

    王承恩自信地道,“不瞞劉侍郎,老奴曾於內書房學習十二年,學業雖不算精通,卻也可以考個功名了。”

    王承恩最引以爲傲的就是他的學問了,見他說得如此篤定,想必有幾分真才實學吧。

    崇禎也幫腔道,“王伴伴可是號稱內書房三大才子之一,學問自然是不錯的。”

    劉慧明讚道,“臣本來想請個文官一起清談,然而今天要談的話會損害到文官的利益,想到王公公對陛下忠心耿耿,臣就斗膽請王公公助我。”

    崇禎道,“如此甚好,承恩乃朕信邸老人,先生儘可放心。”

    王承恩見劉慧明當面向皇上誇他忠心耿耿,心裏高興至極,也喜笑顏開道,“老奴多謝劉大人看重咱家。”

    劉慧明呵呵一笑,直接問道,“不知王公公如何看待流賊問題?”

    王承恩一愣,這個話題實在太大了,自己實在不好開口,只得把皮球踢了過來,“老奴不好說,劉侍郎還是自己說吧。”

    “你這老狗,就會耍滑頭!”崇禎眼一瞪,罵道,“你儘管說,就算說得大逆不道,朕也饒了你。”

    王承恩謝了嗯,恨恨地道,“老奴以爲,流賊都是被那些文官們逼的,那些文官逼欺上瞞下,侵吞他們的田產,農民活不下去了,只好起來造反了。”

    王承恩說完,恐懼地看了一眼崇禎,見他並沒有責怪,才放心下來,嘴裏道,“老奴有罪,老奴信口胡說。”

    崇禎看了他一眼,又把頭轉向了劉慧明

    劉慧明道,“臣以爲王公公說得有理,只是說得不夠透徹。”

    崇禎笑道,“謹聽先生高見。”

    劉慧明從容道,“陛下,古人有言,以史爲鑑可以知得失,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無數次農民造反,而我們大明,我統計了一下,從建國到現在大概發生了三百多次農民造反,但是朝廷只是簡單地平滅了事,根本沒有追究深層次的原因,今天我就做一個總結,最後找到一個從根上解決的辦法。”

    崇禎一聽劉慧明要徹底解決農民造反的問題,不由得心中一怔,隨即又有些懷疑起來。

    劉慧明可不管他的態度,直接問道,“陛下可知歷史上第一次農民造反是什麼時候?”

    王承恩搶答道,“是秦朝的陳涉、吳廣暴動。”

    劉慧明點頭,“對!就是陳涉吳廣暴動。”

    劉慧明又問,“那你知道秦朝在農民暴動之後多久就滅亡了嗎?”

    王承恩腦門上佈滿了汗珠,顫聲道,“四年以後秦朝就滅亡了。”

    劉慧明呵呵一笑,看着崇禎不再說話了。

    王承恩嚇得臉色蒼白,雙膝一軟跪倒在地。

    崇禎也被震住了,但隨即又平靜下來,叮囑道,“王伴伴不需擔心,今日之談話,除了朕與劉愛卿,其他人都不得與聞。”

    劉慧明謝了恩,接着道,“後來又有西漢末年赤眉綠林造反,六年以後王莽滅亡;

    東漢末年黃巾暴動,三十六年以後曹丕代漢,其實早在董卓入都時漢朝就已經滅亡了,那時候離黃巾暴動不過五年時間。

    東晉孫恩之亂,二十年以後劉裕代晉;

    隋末李密翟讓暴動,七年後隋亡;

    唐末王仙芝黃巢暴動,最終攻破了長安,唐熹宗逃往四川,此時的大唐已經藩鎮割據,昭宗雖有雄心卻無能爲力也,十六年後被朱溫所殺,唐朝也隨事實上滅亡了。

    元末紅巾起義,十七年後太祖建立大明,隨即揮師北伐,元庭滅亡。現在的李自成張獻忠暴動已經十五年了……”

    劉慧明沒有再往下說,崇禎和王承恩豈能不明白?

    崇禎聽得臉色鐵青,額頭的汗都快冒出來了,王承恩已經忘記罵人了,攤在地上就像一隻死豬,過了好半天才喃喃地道,“劉侍郎,你好大的膽子。”

    劉慧明不以爲然地道,“所以,臣總結了一下,大凡一個王朝出現大規模的農民造反,那麼這個朝代就已經離滅亡不遠了,所以大明現在已經很危險了。”

    崇禎臉色鐵青,汗水已經浸溼了全身,就像剛從水塘裏撈出來一樣,見劉慧明看過來,才故作鎮定地道,“愛卿說得有理,愛卿繼續說。”

    劉慧明接着道,“臣思考了很久,發現引發農民造反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民對當時朝廷的利益分配感到極度不滿,因此才鋌而走險。”

    “利益分配?”王承恩疑惑道,“何爲利益分配?”

    劉慧明解釋道,“孔子講‘仁’,孟子講‘義’,韓非子講‘利’,他有句話叫‘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民間有句話叫‘人不爲財,天誅地滅’,不論是什麼事,都離不了一個‘利’字,所以今天我要講的就是這個。”

    見二人面帶疑慮,劉慧明尷尬地笑了笑,自我開解道,“陛下,王公公,你們是不是覺得我很俗,公然談利。”

    王承恩歉然一笑,崇禎則沉默不語。

    劉慧明接着道,“縱觀整個歷史,不論怎麼做怎麼說,背後都逃不過一個‘利’字在作祟,有些時候它是裸露在外的,一眼就能發現,有些時候它又披上了一層嚴嚴實實的外衣,需要我們扒掉這層外衣才能看見,這層外衣有可能是‘仁義’,有可能是‘禮儀’。”

    劉慧明這話說得有些肆無忌憚,崇禎的臉色已經很不好看了。

    劉慧明可不管這麼多,反而把話題往他身上引,“陛下,作爲一個皇帝,可以不勤奮,可以貪財好色,可以耍無賴,但一定要看清包裹在華麗外衣下的利益之爭。”

    崇禎面色鐵青,心道你豈不是在說朕是個昏君嗎?

    他的憤怒很快便被點燃了,怒道,“那愛卿說說朕怎麼沒看到你說的利益之爭?”

    劉慧明笑了笑,道,“陛下莫慌,且聽我說完。”

    崇禎拼命忍住怒火,道,“既如此,朕就讓你說個痛快。”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