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末妖僧 >第563章 朱之馮
    第563章朱之馮

    朱之馮,字樂三,北京大興人,天啓五年進士,先後在戶部、浙江、山東等地做官,由於大興城被攻破,他就把家眷安排在了濟南,後來濟南又被清軍攻破了,他的妻子把老母和兒子藏了起來,自己投井而死,他母親聽聞兒媳的噩耗也絕食而死。

    朱之馮守孝期滿之後沒有續絃,家裏就剩他們兩父子了,因此做官都一直帶在身邊。

    由於在浙江做過官,他對當地的形勢還是比較瞭解的,劉慧明也正是看重他這一點才推薦他去浙江賑災。

    崇禎結果奏章隨便掃了幾眼,便遞給了王承恩,示意他念出來。

    王承恩打開奏章,抑揚頓挫地念起來,“夫天下之事,在國在民,民者,社稷之基也……”

    王承恩唸了差不多一分鐘了,劉慧明還沒聽懂朱之馮要說什麼,便不耐煩地打斷道,“老王,停一下。”

    崇禎也擺擺手,“朱卿到底要說什麼?”

    在劉慧明的薰陶下,他對官樣文章也變得深惡痛絕了。

    朱之馮花了好幾天時間才寫了這一本《賑災撫民疏》,沒想到剛唸了個開頭就被劉慧明打斷了,但崇禎臉色不善,他也不好進諫,只得保持沉默。

    劉慧明道,“朱大人,陛下每天亥時才就寢,寅時又要起牀上早朝,你寫奏疏能不能簡單明瞭一點兒?這份奏疏是個不錯的奏疏,但是太冗長了,大家沒那麼多時間浪費在這些說教上面。”

    劉慧明先把崇禎搬出來壓他,見崇禎和朱之馮都沒意見,才緩緩地問,“朱大人,你就自己說吧,你準備什麼時候到金華,到了金華準備怎麼做?”

    “這……”朱之馮爲難地道,“此去金華三千餘里,老夫如何能確準何時到?”

    劉慧明笑了笑,道,“年初,我隨馬帥率軍勤王,每天走五十里路,每走十日歇一天,算下來每天可以走四十五里,從南陽到北京兩千多裏,走了五十天。朱大人此去金華,三千多里路,又是水路,輕車簡從,一個月應該能到吧?”

    “一個月?”朱之馮大驚失色,忙解釋道,“從京師到揚州都要一月時間,到金華至少還要一月時間纔行。”

    崇禎哼了一聲,不悅道,“救災如救火,豈能容你從容南行,朕令你九月十五必須抵達金華。”

    朱之馮聽得想罵人,但劉慧明仗着有崇禎的支持,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裏,反而給他做起了攻略,“朱老大人可以從天津衛登船,在杭州換河船再逆錢塘江而上,本月底就可以到金華。”

    這個時代的人對海洋是很畏懼的,朱之馮也不例外,大海之上風高浪急,搞不好就要把老命葬送了。見劉慧明建議他走海路,朱之馮氣得差點吐血,但是崇禎卻不住地點頭,“如此,朱卿就本月底到吧。”

    朱之馮已經氣得說不出話來了,只聽劉慧明又道,“臣這就爲朱大人安排舟楫。”

    自從龐大海和邱之陶一起打通了海路,劉慧明和江浙的聯繫就變得頻繁起來,經常有船隻來往兩地運送物資。大明的士大夫實在太保守了,劉慧明故意安排他走海路,也是想讓他漲漲見識,特別是他還帶着兒子,年輕人更容易接受新思想,這一趟海上之行,老朱無論如何都推不掉了。

    海路之行已成定局,朱之馮生無可戀,只得接受了,“下官謝閣部厚愛。”

    劉慧明渾然不覺他話裏的諷刺之意,又問道,“朱老大人,到了金華你準備怎麼救災?”

    崇禎讓王承恩把奏章還給朱之馮,又指了指移動黑板,“朱卿邊說邊寫吧,把重點講出來就成。”

    哪知朱之馮不動如山,“臣不能君前失儀。”

    “沒事,朕赦你無罪。”崇禎擺擺手,“快些道來,朕忙着呢。”

    朱之馮還要爭辯,王承恩勸解道,“朱老大人,您就別磨蹭了,陛下日理萬機,哪有功夫跟你計較啊。”

    朱之馮見崇禎陰沉着臉,這才戰戰兢兢地來到黑板前,先告了聲罪,才道,“老臣告罪,賑災之重在撫民。”

    說完便在黑板上寫了“撫民”兩個字,他平時用慣了毛筆,今天第一次用硬筆很不習慣,兩個字寫斷了三次粉筆。

    朱之馮小心地擦掉手上的粉筆灰,道,“若要撫民,重點在糧食,臣猜想金華糧價定然居高不下,臣到金華以後,定當勸說富戶開倉放糧,如此糧價自然下降了,等湖廣之米糧運抵,災情自可緩解。”

    劉慧明忙打斷道,“老大人,你說的賑災重在撫民,撫民重在平抑糧價我很贊同,但是浙江的富戶會聽你的勸解嗎?”

    “江浙富戶多讀書明禮之人,老夫有大義在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定能說動他們”,朱之馮看了劉慧明一眼,又自信滿滿地對崇禎說道,“永嘉王瑞栴、會稽餘煌、慈溪姜思睿等皆臣同年,現居鄉里,有他們作爲臂助,臣相信定能說動富戶開倉放糧。”

    劉慧明雖然對朱之馮的人脈關係羨慕不已,但還是友善地提醒道,“老大人,雖然你有如此深厚的人脈,但我還是要提醒你,倘若此策行不通,咱們必須得想其他辦法,不知你有沒有備選方略。”

    崇禎也點頭贊同,“不錯,朱卿,劉先生此言乃是持重之言。”

    朱之馮信誓旦旦地說,“陛下放心,老臣一定不辱使命。”

    劉慧明不知道他的信心是從哪裏來的,從袖子裏摸出一封信晃了晃,道,“陛下,這是金華最新的情況,是南京飛鴿傳書過來的。”

    崇禎接過來看了看,又交給王承恩,“念!”

    王承恩打開信封,緩緩地念道,“德公親啓:德公前日來信令學生查金華災情一事,現已查證:金華、衢州二府連旱四月,河流盡涸、草木皆萎、夏糧顆粒無收、百姓逃難無數,已十室九空矣,金、衢二府難民無數。老父母爲防饑民鬧事,緊閉四門,如置甕中,饑民日歿數千,無人掩埋,幾成煉獄。糧價已至二十八兩,尤上漲不止,饑民或出祖物、或出田契,百畝上田竟只換米一斗,城鄉富戶屯糧無數,竟不出售一粒,每日只施粥一鉢,而田產竟如其彀也……”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