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騾騎將軍治下的這套選官之法,和之前大漢用的查舉、徵辟等方式比起來,並沒有太多的變化,只是加了一層考覈,以及增加佐官,減少驟得高位情況的出現,對不對?”孟建問道。

    “正是如此。雖然評估官員成績,從而進行升職和貶職,有些不尊重士子。然而在之前,就算做到了三公高位又能如何?一個天變就換了,同樣的道理罷了。”石韜道。

    “然而卻有一個極大的不同。以前查舉和徵辟,士子們感恩的,是恩主,而現在呢?授予他們官職的,是劉備,或者說,是將來的朝廷。”孟健道。

    “這個……確實變了不少,可是之前查舉和徵辟的後果,你也看到了,袁氏振臂一呼,天下就都快是他們的了!以皇叔的角度去看,改成這樣的選擇,不是理所當然的嗎?”石韜想了想之後道。

    “確實如此,可是這至少也證明,咱們這位皇叔,對士子也是各種顧慮啊。”孟健冷笑了起來。

    “桓、靈之時,是用刀來對付清流,對付黨人。那個時候如果能夠使用劉皇叔這一套的話,那些大賢們,也不至於無緣無故地喪失了性命啊。段潁這樣的名將,也不會成爲宦官用來對付黨人的一把刀啊。”

    一直坐在那裏,半閉着眼睛,搖着鵝毛扇的諸葛亮,突然說了這麼一句。

    這一句話,讓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對於天下的士子來說,桓、靈之時,一直是他們不願意回想的時代。

    兩次黨錮之禍,讓朝廷的元氣,士子的精英,血流成河,慘不忍睹。

    那些人裏,有大儒,有名將,有國士,有義士。

    有慷慨悲歌之人,也有運籌帷幄之人。

    這些人都是人才,本應爲國效力,開疆拓土。

    可是黨錮之禍毀了這一切。

    後漢最有名的三名武將,號稱涼州三明的段潁、張奐、皇甫規,他們三人,並稱名將,在對付羌人叛亂中都有着出色的成績,這樣的人,本來就是應該用在邊陲,穩定帝國局勢的啊。

    可是因爲皇權和士權的爭鬥,他們卻被迫捲入。

    於是,段潁投入宦官門下,成了反黨人的急先鋒。最終在黨人的反撲中,在牢裏服鴆自殺。

    張奐被宦官哄騙,以爲竇武謀反,從而進攻竇武,擊殺了他,以至於終生自責,退出官場,鬱鬱而終。

    只有皇甫規看得清楚一些,在邊關他就打仗,入朝就不摻和到爭鬥中去,所以能夠保住性命和名聲,一直到去世。

    這樣的名將,本來不應該如此,不管是被矇騙的張奐,還是主動靠向宦官的段潁,他們都沒什麼錯的地方,真正錯的,是逼迫他們這樣做的朝堂。

    可是這樣的朝堂出現的根本,是什麼呢?

    之前士族們理所當然地認爲,是皇權逼迫他們,利用宦官來和他們進行爭鬥,屠殺了他們中間的很多人。

    然而實際上呢?皇權爲什麼要逼迫他們?

    還不就是因爲士族之間相互舉薦,相互徵辟,從而形成了一個又一個龐大的關係網?

    本來佔據了天下九成財富和知識的士族,他們是分散的,所以能被皇權所用。

    然而通過查舉這種方式,他們開始團結在一起了!凝聚成了比皇權更龐大的力量!皇權可能不害怕嗎?

    害怕了,就開始反撲。

    不甘心被皇權消滅的士族,開始反抗。

    天下就是這麼亂的。

    士族們自然可以不承認,可是在場的都是天下之才,他們當然不會自欺欺人。

    天下需要平衡。

    雙方都有顧忌,纔不會衝突,而是相對合作多一些。

    凡是治世,都是那些天下間強大的力量,達成了某種平衡,纔有的治世。

    亂世則是因爲這些力量出現了不平衡。

    這不是什麼非常難以瞭解的事情。

    劉備治下的這種做法,就等於是彌補了查舉制中最大的缺陷,和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

    考覈是官府的考覈,任命也是官府的任命,所以這些官員,代表的是官府的

    他們也許還是會受到自己家族的影響,卻不會受到什麼恩主的影響了。

    要說恩主,那就是劉備,王易,或者說是大漢朝廷。

    這樣一來,統治自然就能夠更穩定一些。

    “還是孔明一語中的,劉皇叔的這種做法,雖然也在分散士族的力量,卻可以讓士族更好地爲朝廷所用,我等所學,除了要將家族發揚光大之外,讓國家強盛,國家穩定,不也是重要的因素嗎?”龐統笑道。

    “看來士元對騾騎將軍治下,已經是服氣了?”孟建好奇的道。

    “正是如此。士元接下來就準備恢復本來的名字和身份,重新去劉皇叔的麾下去參與考覈,將平生所學,都施展出來!”龐統狂笑道。

    孟建石韜等人都是面面相覷,沒想到龐統這麼直白的就表示了自己的想法,諸葛亮卻是繼續搖着扇子,對此並不喫驚。

    以他對龐統的瞭解,龐統不做出這種選擇,那才真叫見鬼了。

    雖然龐統出自襄陽大族龐家,而且從小就展現出了驚人的才華--他這樣的人,理應是早早就可以出名的,畢竟士族之間,對這種有能力的子弟,隨隨便便吹捧一下,就可以名揚天下。

    就好像荀殘,小時候名聲就已經傳到天下了,被認爲有王佐之才——個還沒

    有出仕的士子,就會被認爲有王佐之才,也算是一個異數。雖然荀令君後來證明了自己確實有王佐之才,可是家族的吹捧,也是早期他揚名天下的關鍵。

    龐統就比較慘。

    儘管本族的名士龐德公,以及水鏡先生司馬徽一直在幫他揚名,也確實的認爲他有着出色的才華,然而他的名聲,卻一直沒有傳出去。

    爲什麼呢?因爲他長得很一般。

    嗯……這是委婉的說法。

    在這個不光以出身取人,還以貌取人的年代,龐統有點慘。

    所以他的性格一直都比較偏激,比較痛恨現在的士林風氣。

    這樣的人,被劉備治下那種更公平的方式吸引過去,也真是太正常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